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的時機 、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
一、教育的時機
從有生命開始,胎兒-3歲是神經發育最快的時期占80%,3-8歲占15% ,8歲以后占5%。0-13歲之前是記憶力最強的時期。
二、教育的內容
1、0-3歲是重要階段,一定要聽好的,看好的,學好的......。總之,0-13歲要讓孩子吸收最有營養的,孩子才能聰明、伶俐,到發揮的年齡,才能發揮極致。即,種好因必結好果。
2、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最有營養的呢?古人讀書分“經、史、子、集”,當然《經典》是最有營養的,故,0-13歲就要把《經典》爛記于心,如果一個孩子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等于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智慧老人跟隨他一輩子,你還愁孩子不能立足、不能做人?孩子滿腹經綸,你還愁他不能吟詩作對?不能出口成章?
三、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有兩種:循序漸進和從高端開始。
1、循序漸進法
數、理、化,是邏輯思維,可以用循序漸進教學法,但是孩子13歲之前是邏輯思維最差,記憶力最強的時候,數理化可以放在13歲以后學習會更輕松,更容易接受,更節約時間,如:五年級孩子做一年級的數學題一點就通,課外學習即可,不用浪費一年的時間,沒有壓力而且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能有的人會問,13歲之前我們的孩子數理化比別人的孩子不就落下了嗎?是的,可能他們贏我們前幾年,而我們卻贏他們一輩子!
2、從高端學起
文學主要是靠記憶,要從高端學起,孩子開始不懂的什么是難什么是易,只是你念他跟著讀就好,如其教小白兔,就不如教《弟子規》,如其教《弟子規》就不如教《百家姓,千字文》,如其教《百家姓,千字文》,就不如教《詩經》,如其教《詩經》就不如直接從《四書五經》的《論語》開始教,與其《論語》就不如從群經之首《易經》開始讀。讀了最高經典,其它的不用教他就會自己寫的,他會寫白話文,會寫《弟子規》,會寫《百家姓》《千字文》,會寫《詩經》的!
胎兒時期是發育最快、吸收量最大、也是最好教的時期,是靠聲音刺激發育,用N77聽經法,用一年的時間聽完全套經典。孩子醒著就播放即可。胎兒是人類一生的天才時期,要用天才的聲音剛好配合他成長的階段。三歲后結合上指讀,
請看我們現在的孩子,胎兒睡大覺,最好的年齡學小白兔、小青蛙睡大覺,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且,學的內容營養寥寥無幾!悔矣!
經典規劃優秀的孩子: 每天只用30分鐘時間, 0-3歲嬰孩,可以用一年時間,聽66本書120張光盤 (經: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詩經等;典:論語、大學、中庸等;其他:千百弟詩詞等),整整一輪,打下聽的基礎。
3-6歲寶寶,用三年時間, 也是全套育心經典,整整地指讀一輪, 打下讀的根基。
6-12歲小學期間,用6年時間, 聽、讀、背誦。 所有育心經典,爛熟于心。 人生前幾年,全是以讀為主。
7-12歲,可以適當考核背, 也別太認真,錯過了0-13歲,當下開始是最好! 對于孩子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背誦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各科學習成績提高等都有很大幫助。
經典閱讀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育心經典137累積讀經法和獨有的教材以及童音跟讀音頻,孩子逐漸會跟讀音頻獨立操作讀經。 不要求背誦卻會背誦了。
反復讀、堅持讀、大量誦讀經典, 對一個人絕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貴在相信,貴在開始!貴在堅持!
全民讀經典的時代到來了!
您為孩子規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