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不可避免被人麻煩;人和人共事,不可避免產生摩擦。
真正人品好的人,心里時刻是裝著別人的,即使被冒犯,也會用適當的溝通方式。
所以說,一個人生氣時,最能看出他的教養和人品。
生活中,和親友相處:生氣見教養。
楊瀾曾經在訪談節目中問周國平:“為什么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周國平回答:“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看一個人是否真的善良有教養,要看他如何對待父母和親友。
如何跟親友相處,特別是在生氣的時候,如何控制情緒和憤怒,怎么說話和相處,最能看出來一個人真實的人品。
是否孝順,是否友善,不在于我們平常給父母多少錢,給家里買了多少東西。
也不在于,請親友吃了幾頓飯,出了多少次主意,幫了幾次忙。
更多的還是看我們在最糟糕、最生氣之時,如何與之相處。
《論語》中記錄了這樣一個小場景,當時子游向孔子請教何為孝順,孔子是這樣答的: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說如果現在,一提到孝順父母就想到贍養的話,那又和喂養狗和馬有什么區別呢?
孝,不僅是孝順,也不僅是孝敬,更要尊重,要有好臉色,要有好語氣。
如果因為忙,就對父母沒有一點耐心,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對父母親友擺臉色,甚至大發雷霆,這樣不但會傷及他們的感情,也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品格的缺失。
婚姻中,和愛人相伴:生氣見修養。
很多男人,平時對愛人也都還算說得過去。
可一旦有爭執的時候,卻半分也不肯退讓,嫌棄的話,牢騷的話,埋怨的話,甚至威脅的狠話都會朝著對方的心窩子上扔。
更有甚者,還會直接動上拳頭。
沒有多少婚姻,需要經歷生死考驗,日常中的磨難,卻時時刻刻在考驗著我們的修養。
大文豪胡適不僅調侃自己是“怕太太”協會的,還提出了男人要遵守的“新三從四德”。
三從: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話要盲從。
四“德”:化妝要等得,生日要記得,打罵要忍得,花錢要舍得。
這段言論不僅讓人捧腹大笑,一時間也被傳為實力寵愛妻子的佳話。
但這看似戲謔的幽默背后,卻是良好的修養和濃濃的愛。
知乎上也有個高贊的答案:一個男人是不是真的愛你,就看他對你的態度,尤其是當他心情不好時對你的態度。
真的愛你的人、懂得珍惜家庭的人,即使在最憤怒的時候,也能忍住那句會傷害你的話。
控制好情緒,不因怒氣而傷害自己深愛的人,這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心性修養,更能反應出愛的程度和溫度。
職場中,和同事共事:生氣見素質。
職場上中有些人,活得就跟諜戰片一樣,和別人沒有利益沖突的時候,還是謙謙君子的模樣,和大家都能愉快的相處。
可一旦發生利益沖突,立馬翻臉,絲毫不講情面。
我初入社會的第一個公司,有個同事叫小顧。
小顧銷售能力強,是公司銷售一部的經理,整個團隊業績一直排在公司前兩位,小顧平時和大家相處得也不錯。
有一次,小顧家里有事,他讓同事幫自己修改了一份老板著急要的報表,卻把其中一個數據錄成了上個月的。
老板發現后指出了小顧的粗心,小顧回來后,立刻當著所有部門成員,把那個幫忙的同事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時的小顧不知道,老板原本準備提升他為銷售部總經理,卻終因這件事而作罷。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欲為事,先為人圣。”
從古到今,人品都是每個人手中最重要的底牌。
心理學家本恩也說過:“我們從憤怒中帶來的每一個打擊,最終必然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不管是同事,還是陌生人,甚至只是服務人員,都不能得理不饒人。
這只能讓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成為生命中的短板,乃至影響事業發展。
生氣這件“小事兒”,很多時候,會不遺余力地耗費掉你所有的好運氣。
在生氣之時保持良好的修養的人,人品都不會太差。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值不值得相守,都要看這人品的最低處。
而這人品的最低處,自然不是看好的時候有多好,而是要看差的時候有多差。
不是看他心情好時的樣子,而是要看他最憤怒時的樣子。
一個無法控制好情緒的人,無疑也是不值得深交的人。
記得歷史上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段對話的意思,不是惡人自有天來收的意思,而是在受到冒犯時不氣不惱,還要感化他人并幫助他完成好的轉變。
對于那些一時間讓人氣惱的事兒,不妨一笑置之,何必拼上自己的修養,去爭一時之氣。
人不論出身與貧賤,并不會劃分為三六九等。
而人品,雖然真的有三六九等之分。
終其一生,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千萬別讓情緒把它毀了。
擁有好人品的人,便擁有了高級的人生,自帶光芒,走到哪里,都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