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假設有個數組 int [] array = {12,5,24,78,123};?
兩個for循環嵌套。
外層循環控制比較趟數:
先拿出來第一個數 12 和其他數比較,所以控制比較次數為數組長度-1,也就是4次(12和5,24,78,123比);
內層循環是:
將 第一個數 12 與剩下的數比較,循環內部加一個if判斷語句,如果 第一個數 12 大于第二個數 5 ,那么這兩個數就交換位置(顯然12>5,交換位置);
接下來第二個數(12和5已經交換了位置,那么第二個數就是12) 12 與第三個數 24 比較,如果第二個數大于第三個數就交換位置(12<24,不交換位置);剩下的以此類推......
第一趟比較結束,已經比出來了數組中最大的數,所以內存循環中應該減去一次比較,第二趟循環次數應該為:數組長度-1-已經比較的次數(也就是控制外層循環的變量);
寫出來是:
for(int i? = 0;i < array.Length - 1;i++){
for(int j = 0;j < array.Length - i - 1;j++){
if(array[j]>array[j+1]){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如果想稍微進行下優化:可以定義一個bool值變量,如果進入排序發現某一趟中,所有數值的順序已經完全排好了,沒有進入這個if判斷語句,可以直接用break直接跳出循環。
選擇排序:
選出一個最大或最小的放在數組首或尾,選好之后選剩余數組中數值最大的或最小的。
這次來倒序排序;
還是兩個for循環嵌套,第一層for循環和冒泡排序一樣,是限制比較趟數,也是數組長度減一。
定義兩個變量,分別存儲每一趟比較的最大值,和最大值下標
先假設第一個數值是最大的,存儲他的值和下標;(int Max = array[i] ; int maxIndex = i; )
接著寫第二個for循環,
要拿第一個數跟第二個數比較,所以第二個for循環的起始值應該定義為 int j = i+1;
在起始值已經控制了,所以 j< 數組長度就可以了。
第二個第二個for循環內部加個if判斷語句,然后拿數組的第一個數跟剩下所有的值比,比較出一個最大的值(if (array[j]>max)) 每次取最小值和保存下標,該層for循環結束后就找出了剩余數的最小值和下標,記錄下最大值的下標和最大值(Max = array [j];maxIndex = j),在第二個for循環外面,將最大值給當前i 下標的數值,將當前i 下標的值給最大值下標的數值,也就是交換(將當前i下標的值跟最小值進行交換 ? ?array[maxIndex] = array[j];array[j] = max)。
寫出來是: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1; i++) {
int max = array [i];
int max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array.Length; j++) {
if (array[j]>max) {
max = array [j];
maxIndex = j;
}
}
array [maxIndex] = array [i];
array [i] = max;
}
二維數組:
可以理解為存儲著多個一維數組的數組
元素數組類型[,]數組名 =new 元素數組類型[,]{
{ele01,ele02,ele03}
?{ele11,ele12,ele13}
{ele21,ele22,ele23}
動態初始化加new,靜態直接賦值。
兩個for循環遍歷二維數組,外層for循環控制行,內層for循環控制列。
GetLength(n) 獲取第n維的長度 0 - 行 1- 列
foreach(變量類型 變量名 in 數組名){ ? } ? foreach 也叫快速枚舉
string str = "shu170221";? str[2] = u ;通過字符串加下標可以訪問到其中某個字符;
枚舉:
具有一組命名常量的獨特的值類型,用于聲明一組命名的常數。
格式: enum 枚舉名{
枚舉值1,枚舉值2,枚舉值3......
}
創建枚舉變量格式:枚舉類型 變量名 = 枚舉類型.變量名
枚舉值默認和整型數字相關聯,從0開始;
枚舉名.GetHashCode() 獲取枚舉值對應的哈希值?
枚舉名.GetTypeCode() 獲取關聯的數值類型 int32等
枚舉名.GetType()獲取該變量所屬的枚舉類型
類:
具有相同特征和行為的抽象;
類的定義關鍵字class
class 類型{
1.字段;用來描述類的特征
2.屬性;用來限制字段的可讀可寫等(get set 方法)
3.方法;用來描述類的行為
方法格式:訪問修飾符 + 返回值類型(沒有返回值就寫void)+方法名(參數列表){ ? 方法體;(有返回值需要return)}
根據返回值類型和參數列表方法可分為4種:
1.無參無返;2.無參有返;3.有參無返;4.有參有返
調用方法的格式:實例對象.方法名(參數);
}
對象:類的具體實例
對象的創建:類名+變量名 = new 類名();
面向對象 -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構造方法:
當我們創建實例對象時使用 ?
默認構造:類名+()+{ }
如果沒有自定義構造方法 類名+(),就是調用了該類的默認構造方法
注意:1.方法名跟類名相同 ?2.不用寫返回值類型 ?3.不用return
構造方法主要使用創建對象進行初始化
當我們給系統添加了自定義的構造方法之后想要使用系統默認的構造方法必須手動提供默認構造
方法重載:
在一個類里面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 方法名相同 但是 參數類型 不同叫做方法的重載
重載的需求:1.方法名必須相同?
? ? ? ? ? ? ? ? ? ? ? 2.參數必須不同(不同分兩種情況 1.參數列表數量不同 2.參數類型不同)
重載跟返回值類型無關;
自定義構造方法:
格式與默認構造相同 ?類名+(參數列表)+{ ? ? ? ? ? ? ? ?}
this 關鍵字:this在方法里面表示調用該方法的實例對象的引用
面向對象:
特征:繼承;封裝;多態
封裝:將特定功能的代碼使用方法存儲起來,并提供對外訪問的接口
封裝:提高代碼的復用,方便代碼的閱讀,對問題的定位更加方便和準確
繼承:當類之間存在共性,繼承關系的時候就使用繼承
A類繼承B類 格式classA:B(被繼承的類在后,相當于你爸爸一直在你身后站著)
被繼承的類叫做基類(父類) 繼承了基類的類叫做派生類(子類)
派生類繼承基類的所有公共成員變量(字段,屬性,方法)
類的繼承只能單繼承,也就是說只能繼承一個類,c不支持多繼承(一個兒子一個爹)
自定義構造方法:
派生類默認會調用基類的默認構造
派生類如果需要調用基類有參數的構造方法(基類的自定義構造)base關鍵字
需要 訪問修飾符+類名+(派生類新參數):base(基類參數-這些參數可以不加類型名){
? ? ? ? ? ? ? ? ? ? ? ? ? ? ? ?};
虛方法(重寫):
virtual 和 override 關鍵字
基類里面有些方法需要在派生類里面重新寫的就將基類的方法使用virtual修飾,稱為虛方法
派生類重寫該方法使用override關鍵字修飾
重寫了之后基類調用的是基類原來的方法,派生類調用的是重寫后的方法
派生類調用基類的方法使用base關鍵字 base.方法名();
完全重寫:就是刪掉base.方法名 重寫的東西就是完全重寫
隱藏方法(覆蓋):
基類和派生類中存在簽名相同(返回值 方法名 參數列表 都相同)的方法,并且基類和派生類中的方法沒有用virtual和override修飾,那么就是隱藏方法,也就是覆蓋。
派生類里面的方法用new關鍵字修飾
覆蓋和重寫的區別:
覆蓋(隱藏方法)之后基類的方法不存在了,只剩下派生類里的方法
重寫之后基類和派生類的方法都還在
堆區棧區:
棧區空間小,讀取速度快 ?特點:先進后出 由計算機虛擬內存自動進行釋放管理。
用于分配值類型。當值類型不在其作用域時,其所占的內存空間中釋放,棧的執行效率為最高的。
堆區空間大,讀取和存儲速度慢,堆中的內存空間是自由分配的,一般存儲引用類型的數據,內存空間大。
值類型 存儲在棧中 只需一段內存存儲 在棧中開辟空間后存儲
引用類型 存儲在堆中 ?需要兩端內存存儲 ?一段在棧中存儲數據-在堆中的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段在堆中開辟空間存儲實際數據
結構體:
自定義的一種數據類型,可以存放多種數據類型
格式:struct 結構體類型名{ 字段,屬性,方法 ?};
在結構體的構造方法中 必須給所有的字段賦值;
結構體的默認構造不允許寫,因為系統已經給你提供了;
結構體變量訪問屬性一定要先創建初始化;(先new一個對象 然后在訪問屬性)
在結構體構造方法里面不允許通過屬性給私有字段賦值(構造方法初始化中必須訪問字段,不能訪問屬性)
結構體沒有析構函數
結構體不能被繼承
和類一樣,可以擁有字段、屬性、方法
結構體可以直接初始化常量結構體成員變量
四大修飾符:
public 訪問不受限制 公共的;
private 該修飾符修飾的成員只能在類內部或結構體內部使用,在子類或者外部訪問不到
protected 該修飾符修飾的成員只能在類或子類的內部可以訪問,外部不可訪問
internal 當前程序集可以訪問(同一命名空間)
類只有兩種訪問修飾符:public 和 internal 默認是internal
方法參數:
實參形參
通俗的說,形參就是函數定義時參數表的各個變量,實參就是調用函數時給函數的變量(寫在函數名后的圓括號里)
值參數和引用參數的本質:
值參數是對棧中數據進行拷貝,拷貝出來的數據相當于之前數據的副本。
引用類型是對棧中數據地址的引用,當值參數為某對象引用時,可以改變該對象的某些值,但是不能將值編程新對象的地址。
引用參數:
用 ref 修飾符聲明的參數是引用參數。
引用參數不創建新的存儲位置。相反,引用參數表示的是那個在對該函數成員調用中被當作“自變量”的變量所表示的同一個存儲位置。因此,引用參數的值總是與基礎變量相同。
ref關鍵字
當值類型想要達到引用類型的效果,使用ref關鍵字
在方法的定義和調用的時候都要使用ref 關鍵字
使用ref關鍵字修飾的變量必須先初始化
當使用ref參數時,則方法的定義和調用都要顯示使用ref關鍵字
傳遞到ref參數的參數必須先進行初始化
輸出參數
如果想要一個方法返回多個值,可以使用輸出參數來處理。
out關鍵字
通過引用傳遞參數;
方法定義和調用都要使用out關鍵字 ? 實例:
public static void Calculate(int value1,int value2,out int sum,out int cha){
sum = value1 + value2;
cha = value1 - value2;
}
int sum,cha;
Calculate (30, 20,out sum,out cha);
Console.WriteLine ("sum = {0},\ncha = {1}",sum,cha);
數組參數
如果形參表中包含了數組型參數,那么他必須在參數表中位于最后,而且必須是一位數組。
使用params 修飾的數組,在調用方法的時候可以不寫數組名
直接將數組當中所有元素直接寫上(可以是0個)
params 只能使用一次,而且必須放在最后面
格式:params 數組類型 [ ] 數組名
C#中方法的參數有四種類型:
值參數:不添加任何修飾符
輸出參數:以out修飾符聲明,可以返回一個或多個值給調用者
引用參數:以ref修飾符聲明
數組參數:以params修飾符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