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畢業季在不到兩個月前剛剛過去,下一個畢業季又要來到了。大學畢業生們求職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國;工作猿們是繼續堅守工作還是跳槽離開,永不止息的壓力,無處不在的選擇,你該何去何從?
今天早上打開微信,收到高中好友的信息,想咨詢我關于我的本科學校的考研事務及信息。
姑娘是我的高中同桌,性格爽朗,學習也很認真。后來高考由于本省人口著實太多,重點高校實在太少——是的,我們全省一億多人口,只有一所211高校——升學壓力之下,姑娘選擇留在本省的一所普通高校學習政治專業。她想考政治方向研究生,想來西安,詢問我的本科學校的一些情況,因為她所在的學校沒有學長學姐曾經報考這一學校,因此想問問清楚。
我最近也在面臨選擇,選擇哪個方向,去哪個城市,讀哪個高校,其實也早已糾結了很久。
所以我問她,你為什么要考某校?我說以我的觀點,讀書學習,一個寬廣的眼界與格局更重要,而這些條件,在東部地區的一線城市會更有優勢,至少那里競爭更多,資源也更多。她說,因為求穩。
我完全理解她的想法。
想當年,高考成績出來,自己考得一個對自己來說不上不下的分數,不算是發揮失常,但也覺得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我也面臨著去985高校學末流專業還是去211學校的重點專業的選擇,也面臨著去發達城市還是偏遠城市的選擇(這意味著可能相同的分數要去發達城市的更次一點的學校)。
我一直認為高考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多年過去,我依然這么認為。
因為高考之后,我面臨了選擇。這個選擇,讓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應該對自己負責。
我的父母已經家庭環境一直以來都極其民主,不會強迫干涉我的想法;但是那是曾經,從小學到中學到選文科還是理科專業,其實不必有太大變化,也的確只要按我的興趣即可,一路按部就班地讀書上學。但是高考之后填報志愿,將首先決定著大學四年我將何去何從,是離家千里遠赴異地,還是在家附近就讀;是選擇熱門專業,畢業好找工作,還是尊重自己的興趣,哪怕以后畢業的工作會難找。
其實,這些選擇,只是意味著,我究竟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以及,我的未來將有一個怎樣的開始。
最后,我選擇離家千里,去讀中文專業,而非更熱門的語言、經濟管理類等普遍意義上更“好就業”的專業。因為熱愛,這是我的興趣。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從得知成績的失落中走出,并且認真思考我的未來將要怎樣,以及,我自己究竟想怎樣。
我告訴自己:接下來,你要為自己、為你的人生負責。
實際上正是這一個想法,把我和曾經的吊兒郎當、無欲無求的生活徹底分割。因為我知道,從此以后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動,都代表著你自己的人生。
貌似有些跑偏,其實我只是想說,那位姑娘的想法,我早已經歷。當時我選擇求穩,選擇逃避和遠離,遠離喧嘩與熱鬧,于是一個人去往大西北。但是今天,在我實實在在的經歷之后,我選擇擠進繁華,縱然那里競爭激烈、物價高漲,但是這是我的選擇。
既然選擇,那就為自己負責。
之前有一句話曾經引起廣泛爭議,其實是一句雞湯,“如果你面臨選擇不知何去何從,請選擇最難的那條?!?/p>
我并不知道這句話究竟是對是錯,即使經歷很多選擇之后依然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評判。但是至少,選擇最難的那條路,因為更有挑戰,更要努力生存,所以往往收獲最大。但是很多時候付出和努力并不成正比,往往你夜以繼日的讀書學習成績仍然沒有進步,往往你對一個心心念念的付出仍然芳心未取,往往你費盡千辛萬苦登山山頂卻只遇到大雨沒有日出。但是,這并非你的努力。失意挫折的時候,請停下來想一下,是否方法不對,還是努力不足,不要輕易否定自己選擇的路,更不要才嘗試一下就覺得不適合而放棄。
吃飯要吃八分飽,做事請做十分熟。
我知道很多人堅持考研,因為選擇不適合的學校,或者差距過大,辛苦了半年或者一年,最后徒得一場空的失望;我也知道那些奔波在找工作求職路上的青年,海投簡歷,或被拒或面試失利的懷疑與彷徨。
但是——
很多時候,過程的勤奮并不能彌補方法的懶惰。人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有為未來規劃的能力。馬克思將這稱為人腦中的意識,認為這是人與動物的不同。既然人可以在大腦中規劃藍圖,既然我想按照我的想法去行動,為何不在行動前,仔細地審視自己?
現在很多項目會在開工前有可行性分析報告,其實正是這個道理。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不妨按照下列建議嘗試一下:
首先,按照自己的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學習軌跡、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和成績尋找規律,分析自己擅長哪個方面;又在哪些細節或方向上不足,即使傾盡全力也只能得到別人的一半成果——比如跑步,比如記憶,比如閱讀,比如理解,比如語言表達,比如構思規劃——將自己的長處與弱項分門別類整理,做到比敵人更了解自己。
其次,盡自己最大能力搜集資料,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最大程度的了解,對于這一領域自己能做什么有一個初步預測,甚至可以找相關領域的前輩了解他們的經驗。
最后,整合以上自己的所有數據,如果一個領域是新興方向,那么你的創造力、構思能力和對機遇的把握與決策能力能否適應?如果這個行業要求真才實干,甚至加班工作已是家常便飯,那么你的精力和興趣會被消磨嗎?
考研或者工作,生活之事,大抵都需要思考清楚。
而我一直認為,只有真正對一件事抱有極大興趣,才可能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強壓與歷練中仍然堅持。
畫餅充饑,雞湯鼓勁,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依然有強大的抗拒。
所以,還站在選擇起點的你,請仔細思索。
請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知道自己是真的熱愛還是表面的喜歡,能否為了這份堅持去不顧一切?
最后,姑娘說,她還沒想好,還需要再去思考。
我相信,當她真正認清自己,知道自己對什么是真的熱愛,對哪些只是喜歡,并且堅定了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之后,她會更堅定地走下去,即使那條路更艱難,更少人煙。但是我相信,因為艱難與歷練,那條路上的收獲會更加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