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愛和情組成的,愛在我們之前就已經存在,愛在靈魂層面運作,情在人格層面運作,在愛情里,我們有了認識人格的空間,有了連接靈魂的契約。而婚姻則是一個檢驗場,是一個修行的道場,是愛情的升華和歸宿。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愛和接受愛,進入婚姻就會幫助我們擴展我們的內在空間,我們內在空間有多寬廣和深邃,我們的婚姻就會有多幸福和美好!
? 一、婚姻是修行,修的是關系? ?
? 生命中與我們連接最深,卻也折磨我們最多的就是“親密關系”。從索取對方到面對自我,從接受關系的磨練到將自己修煉成愛,親密關系是一架通往靈魂深處的橋梁,也是紅塵最好的修煉道場之一,它會帶你修正一切人生的桎梏和枷鎖,清理掉所有限制你幸福的木馬,對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是一場量身打造的完美覺醒之旅。因此,關系里的愛,是我們最好的修行道場,你會遇見真實的你,見證自己生命的奇跡!
? 1、婚姻中的關系
? 在我們的婚姻中我們兩個人是軸心,也就是說每段婚姻里的親密關系是樹干,而我們彼此之間的愛則是樹根,樹根扎得越深,樹干就越強壯,樹枝和樹冠則是其他的各種關系,父子、母子關系,婆媳、翁婿關系,兄弟姐妹,妯娌、叔嫂等等的關系,而這些關系作為客體又同時是作為自己的主體關系,有自己的大樹,這也就構成了整個世界的家族與家族的關系,整片森林就是這樣一個千絲萬縷的關系維系著,其生態環境的好壞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每棵樹自身的健康狀況即親密關系的品質。過去的我也是活在這種關系里,忙于維系各種關系的平衡,也是自己能搞定的事不求人,娘家的事、婆家的事,事事操心,最后變成無事不成的人、能干的人,慢慢就活成了一個“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翻得過墻頭、斗得過強盜”的女強人。而我自己所有的脆弱、害怕、求保護都被那層殼層層包裹著,開始偏離自己原來的軌道,當回到我自己的中心,我才發現這些都是幻相,終有一天這些關系都會結束,這些關系也給我不了我真正想要的東西,那份寧靜自在、那份恬淡愉悅,只有我自己才可以給到我這些。我夢想的生活是可以隨時放下一切,退回自己的世界,享受安靜和幸福。
? ? 我們發現,愛一個人,和愛所有的人,花花草草,宇宙萬物,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我們無需努力去愛,活著就是愛,當我們活到這樣的狀態的時候,所有親密關系帶來的傷痛將全部止息,我們將有能力讓自己活在愛中,并且成為愛本身。
? 2、生活中的相處模式
? 生活中的我們,相依相伴,當然作為二號的我一直以來在家庭生活中相對站主導地位,家里的日常家務,吃喝拉撒,孩子的教育等開銷計劃,對于錢我們一直以來沒有什么概念,自打結婚起就把工資放在一個抽屜里,誰用誰取,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從來沒有因為錢發過愁,起過爭執,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日子里,月底數著鋼镚買菜過日子,一直以來我都不太清楚他每個月工資多少?拿回來多少錢?我們都好像完全處在一種從內心就全然信任的狀態。女兒幾乎是我們自己一手帶大的,我帶的多一些,他總是被豎起威信,孩子對他是又愛又怕,有時,我教訓孩子,他總是站在我這一邊,有時極端的情況就會出現“女子單打變男女混合雙打”(這也是孩子一對一副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我們家庭陷入困境的時候,卻是他幫助我抗住了,那是2015年的股市大跌,我們的股票從漲幅300%到馬上瀕臨傷及本金,那是我最難熬的幾個月,每天晚上都從擔憂中醒來,每天一個全線跌停,到最后關頭我幾乎決定放棄了,保住本金,老公安慰我說,不用擔心,即便本金沒有了,就當我們沒有擁有過這些錢,投資就有風險,再說已經跌到這個程度了,還能跌多少?是老公的堅持和淡定,幫我抗住了壓力,在這之后股市開始慢慢回升,我們選擇不割肉,拿住了手上所有的股票,最后都獲得了比較好的收益。
? 生活中有爭執彼此包容。在我們過往的婚姻生活中也有過爭吵、生氣和怨懟,那是因為我在用情感玩掌控游戲。也許那個時候的我們其實真的不知道愛是什么。當我們在說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說無條件的愛,我們其實是在說重要性。所有在婚姻里發生的矛盾都和愛沒有關系,都是在尋求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更控制、主導一些,在我的記憶中吵架的次數可以數的出來。現在回想起來,是他對我的包容和隱忍,我鬧脾氣、指責他的時候,他都是默不作聲,他越不做聲我越來氣,但每一次都是以我的妥協而結束。在夫妻關系中我還是會害怕失去,還是期待我的愛能得到反饋和回應,也是在尋求那個重要性。我會常常投射他的言行來驗證他愛不愛我,常常搞得他一頭霧水。現在想起來,一個控制欲太強的二號一對一遇到了一個不善花言巧語、不善察言觀色、甚至有時冷漠、內向的九號一對一。所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在向別人尋求自己是特別的,重要的。如果一個人能讓我感覺自己每時每刻都是重要的,是非常特別的,那么你就感覺他是你的真愛;當你不再能感覺到自己重要的時候,就覺得他不再愛你了。當你們進入關系的時候定下了約定:要讓彼此成為這世界最特殊的人。女人覺得自己的男人很強壯,男人覺得自己的女人很美。這都只是重要性而已。
3、工作上我們彼此全然支持
? 一直以來,我自己對職位啥的沒有過高的期待,就是秉持一個信念:認真對待工作(不能太差就行,這其實是限制信念,自卑心態,我不可能優秀,也不配優秀)、真誠對待他人(這是二號的討好模式,用付出和討好來求認同),也正因如此,反而,事業一帆風水,在事業中我獲得了生存的能力和成事的能力,融入社會的能力,也讓自己無形中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我的理解是:面對婚姻,最好的“保證”永遠來源于彼此的優秀,只有擁有游刃有余婚姻自由的能力,才是女人獲得幸福的最大底氣。而對于老公我也是沒有任何期待,什么職務?掙多少錢?好像都沒有什么概念,但是對于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不能也無法改變他,我能做的就是全然的支持,也許當時就是無意識的,但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聲音:他喜歡的就是我喜歡的,能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我開心的事,所以當他謝絕北京總部領導邀請到北京發展的機會,我默默的支持他的決定,后來他又決意放棄國企很好的發展前途自主創業,提出辭職并辦好了所有手續才告訴我的時候,我的反應異常的平靜,好像這就是遲早的事,我的直覺告訴我他的性格不適合體制內的游戲規則(雖然當初沒有學過九型人格,也不懂什么人格類型),所以我沒有理由不支持他的選擇,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即便是那些創業初期的艱難、又是租辦公室、初期只有投入很少回報、從小到大、買辦公樓,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收入都很少,確實從經濟上對家庭沒有什么貢獻,我都一如既往的支持,從來沒有在錢上給他任何的壓力,只要他開心就好,也許就是這樣雖然創業難,但也似乎一切都很順利。我們從不為油鹽柴米吵架、也從不為錢多錢少困擾。但是看到他每天都開心,全然的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業,我們的家庭始終伴隨著開心、幸福的和諧音符,這難道不是我想要的嘛?這難道不是一個男人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嗎?現在回憶起來是我們建立感情的基礎是精神上的依存和陪伴,與物質無關,至今,當老公有了高收入時,我也沒有感覺有什么不一樣(從來沒有過期待),生活該怎么過還怎么過(這一點確實是老公在錢上沒有成就感)。生活讓我學會了愛一個人,也學會了如何愛自己,愛所有人的能力。
? 4、精神上我們彼此滋養
? 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適合、舒服的婚姻。愛情是初戀時的你儂我儂,更是進入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升華和延續,更是兩個人的相濡以沫和彼此滋養成長。我的世界里只有他,但是現在想起來似乎我們沒有什么彼此的太多的言語上的承諾,更多的是那種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陪伴,我們似乎不太過什么“情人節”,老公常說:“天天都是情人節,為啥還要專門選一天呢?七夕是給不能在一起的人過的,我們就更不過了”,他在用他的方式表達愛,而我只需要去感受和享受他給予我的一切就好,這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個愛你的人無需承諾,一個不愛你的人,你要的再多保證,也是枉然,時間是最好的見證人,見證了當初的誓言也可以見證愛情和婚姻的真偽。在精神上我們不能說已經達到了完全的契合,但是,我們一直在成長,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床頭聊天,一天中發生的有趣的、開心的、郁悶的、失落的事情都會及時分享(有人說睡前十分鐘是檢驗幸福婚姻的指標之一),我們每天的作息時間幾乎同步,早晨一起起床,下班回家一起做事情、看電視、聊天、就寢。每天早晨起床都會相擁一會兒,彼此親吻,下班回家都給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就是在家里狹小的空間彼此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偶爾撞見也會相視、親吻。每一次的小別我們都視作新婚,我們彼此都有那種感覺“剛剛才分別就已經開始彼此想念”。家里也始終是開心、快樂的,他常常在家里搞怪,男扮女裝惹得我和女兒笑疼了肚子,在墻上貼上蘆葦草當背景墻,在露臺花園種上各種植物,雖然是種了拔、拔了種,但那份田園生活的氣息始終在那里。對一個九號如此的堅守,換來的是他對我的依戀和深情,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我們依然猶如初戀,只是不同的是我們多了一份生活的經歷和彼此精神的滋養和升華。那份情感已經深入血液和骨髓。
? ? 長久幸福的婚姻,需要共同成長開啟人生使命。如果說當初的一見鐘情是彼此都有傷痛,而對方剛好是那個可以“填洞”的人,在近三十年的生活中也給與了彼此很多的支持和滿足,如果那都是模式中的,但我還是慶幸今生能與君共枕眠,長相守。這也是我們繼續往下走下去的基礎,所以共同成長是我們兩個人的共識,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彼此就是一面鏡子,特別是他也開始學習九型后我們的語境在同一頻道,雖然也會在模式里,但彼此很快就能覺察到。當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回到我自己身上時,開始放松自己、放過自己的時候,我發現老公也是一種很放松的狀態,那種天然的氣定神閑、無欲無求的狀態也成了我的向往。我曾經問過老公:“你和我在一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說:“舒服、輕松、愉快!”。這讓我明白“女人最讓男人惦記的,不是漂亮,也不是聰明,而是和你在一起,讓他感到舒服”。近兩年我們步入共同成長的的道路,建立起共同的人生使命。做一個分享者和生命教練是我的人生使命,而老公在他的法律服務中融入了幫助當事人走出和打開心結的心理疏導,“贏得一場官司不意味著贏得了整個人生,而輸掉一場官司不以為就輸掉了整個人生”,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做一個生命教練式的優秀律師。這些似乎都是對我們學習成長的助力。用老公的話說:“我們彼此見證了彼此最美好的時光,我們是有共同的故事和回憶的”。現在又有了共同的人生使命,那也意味著我們會在更高的意識層級和維度相遇,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今生今世一起的功課!
? 親密關系真的是我通往靈魂的橋梁和修行的最佳道場!
? 二、現實婚姻的幾種類型
一是物質型婚姻。許多現實生活中一段失敗的婚姻,大多是因為沉溺于物質生活帶來的快樂,在得到物質享受的時候,其內心升騰出的是一種優越感。這種以物質條件進入婚姻動機的人,大多會認為有錢的婚姻,都不會太差。不可否認,“貧賤夫妻百事哀”,缺錢的婚姻確實更容易引發戰爭,但這并不等于有錢的婚姻生活就一定更加幸福。如果婚后的兩個人,因為三觀不合,以及不能彼此滿足對方的需要,畢竟人的需要除了物質還有其他的需要,特別是當物質得到滿足后,其他的需要就會上浮,彼此之間就會從持續爭吵發展到彼此的怨懟和糾纏,因為靠物質支撐的優越感也終究拯救不了內心的孤獨和悲涼。
? 二是將就型婚姻。這樣的婚姻多半是沒有感情基礎的,是為了結婚而結婚,過去的老式婚姻,大多是包辦婚姻,呈現這樣將就、湊合的婚姻還是不少見的。然而現代社會,這樣的婚姻模式依然存在,“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也該嫁了,也該娶了”,在這樣的原因驅使下,盲目的相親,大多更關注外在條件差不多,囿于年齡等外界因素而結婚的人不在少數,有些人比較幸運,能夠恰好遇見真愛,而更多的人,實際上選擇了一種湊合的婚姻。所謂湊合,就是我知道不愛,但是也沒有特別煩,彼此差不多條件,搭伙過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湊合的婚姻其實穩定度很高,因為彼此都沒抱有過多的期待,所以也就會更加寬容,但它的弊端在于愛情的缺位,讓兩個人很難產生深度的情感交流,彼此之間處于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兩個人都在上映著各自的獨角戲。對于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而言,這樣的選擇,其實藏著諸多心酸。婚姻里最艱難的時刻,不是你風華不再、我容顏老去,而是我們不懂對方真正要什么。
三是無性婚姻也稱柏拉圖式婚姻。無性婚姻指的是沒有性生活的婚姻。這里需要區分一下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些人因種種不可抗力或心靈受過重大創傷造成性功能喪失,這樣的婚姻是從有性到無性,這里考驗的既是夫妻的感情基礎,也是對人性的挑戰。而另一種無性婚姻也指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夫婦關系,這里包括此外還有一些人根本對性就不感興趣或只是希望組成形式上的婚姻……這樣一些人群自愿組成婚姻,也叫無性婚姻。這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可抗拒力導致的,而另一種則是雙方自愿達成的共識。然而在現實婚姻中還有一種無性婚姻情況,其主要原因是由心理障礙而導致了生理障礙,而最根本的因素則是缺少溝通和交流。許多夫妻迷戀網絡,把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向虛擬世界的人宣泄,自然對夫妻感情的維系不再用心。有的由于工作時間不同,為不打擾對方休息,很多夫妻商量平時分床睡,有“需要”再在一起睡。而今,大多數男性發現想要親熱時自己已無能為力了。有的是因為社會壓力大、工作壓力大、應酬多;有的則是因工作原因兩地分居,造成超過一個月以上沒時間沒有性生活;而婦女產后將大部分精力分給孩子而冷落了丈夫,也是造成“無性”婚姻的原因之一。
? 四是彼此成長型婚姻。其實婚姻是兩個成年的游戲,是兩個獨立的人愿意邀請對方進入到自己的生命旅程中,一起前行的一個決定,當然婚姻,未必優于不婚;而已婚,未必就比單身更高級。在生活這個魔術師面前,婚或不婚,其實都殊途同歸,它們都通往同一條路,一條叫做“自我成長的道路”。在這條路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是誰?你將要去到哪里?你也不愿意為此改變些什么?那么無論婚或不婚,你都會在同樣的地方迷失,在同樣的地方哭泣,在同樣的地方得意忘形,然后再次迷失自己。所以,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在婚姻的學校里彼此不斷給對方功課做,帶著愛,兩個人一同進步、成長,并在此旅程中彼此陪伴和滋養。
? 三、婚姻經歷的五個階段
? 不斷成熟、幸福的婚姻大多會經歷著五個階段:
? 一是期待期(浪漫期)。帶著對愛情的執著和對婚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步入婚姻的雙方都會給予對方一些承諾和保證,所謂的海誓山盟,那個時期的雙方頭腦里有個無數的美好幻想,是模式里的互相吸引,基于彼此填洞的需要,在這個時期,如果雙方都能在這個時期好好享受屬于彼此的浪漫,享受身心的愉悅,也增進雙方的感情(從人格模式看其實是強化了那個虛假的幻想)。
? 二是依賴期(幻滅期)。這個時期,由于彼此都帶著童年的傷痛和未滿足的需要,懷揣著追求“1+1=1”的孩子夢想(這個“1”是想像中的合一,其實是彼此填洞的幻相),彼此基于自己頭腦的劇本互相配合演出,仿佛找到了真愛(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進入婚姻后,都渴望對方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承諾當初許下的諾言,這個時期的雙方很容易陷入小孩子狀態,女孩子希望能和對方時刻黏在一起,甚至出現退形現象,而男方則希望有一位圣母來替代母親的位置,繼續獲得母親給予的溫暖和保護,這個時期彼此的依賴度決定了今后各自獨立的進程。隨之而來的則是幻滅,帶著彼此填洞模式進入的婚姻,遲早會發現這就是一個幻相,對方無法全然滿足自己的需求,幻滅期后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開始看清這個幻相,開始意識到自己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所有的向外抓取都是一場空,而另一個方向則是相互吵架,訴說對方沒有滿足我的需要(卡在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那個點),彼此的抱怨、指責,進入糾纏。
? 三是控制期(權力爭奪期)。當雙方真正進入真實的生活才發現對方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于是想改變對方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幻相),而內在則是因為我們害怕要解開傷疤會疼痛難忍,故而各自使出控制對方的招數,強勢的一方會扮演拯救者,從社會游戲來說,拯救者模式更容易取得成就(假獨立),也是被社會價值推崇的,但和自己真實感受(內在小孩)會失聯或者說隔離;弱勢的一方會扮演受害者,受害者模式是不獨立(依賴),卡在內在小孩位置,和自己情感有連接,但在社會游戲中為了依賴他人會委屈壓抑。這兩種模式其實都是控制的策略,是彼此的爭斗,這個時期“1+1=0,甚至負2”。
? 四是冷漠期。也可以叫做冰凍期,雙方發現改變對方無望,于是關上心門,彼此拉開距離,此時的雙方都處于能量的低潮,沒有了“斗”的欲望,這個時期也是婚外情高發期,此時也是“1+1=1”(但這個“1”是形單影只,同床異夢的孤單),這時有兩個可能性:分手或開始看到和接納真實的對方,如果向外彼此就會越走越遠,如果能夠向內看,從這段時期的婚姻中學到些什么?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么?清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學到了雙方能夠彼此敞開,彼此重拾愛的能力,婚姻也會有冰凍解封的時候,即便決定分手,也會彼此祝福,開啟自己新的生命。
? 五是互賴期(婚姻的成長期)。當彼此看破婚姻中的真相,那個幻相破滅,開始面對自己真正為自己負責任,去體驗和療愈自己內在的傷痛,也能看到真實的對方和體會到對方的傷痛,這時真實的關系開始建立,愛開始在彼此之間流動,也就能實現“1+1>2”的成果。這大概是親密關系的一般規律,不同的人或不同關系的差別只是卡在不同階段,最后能到這個階段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因為親密關系是兩個人契合,這也是夫妻共修的意義所在。
? 四、婚姻中的盲點(不好的習慣)
? 一是我為你而存在。擁有這樣信念的人,大多為女性,由于自我價值感低,對于婚姻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把自己的情感依賴于對方,用犧牲來換取對方的認同,沒有了自我,也迷失了自己,往往這樣的女性會成為全職太太,與社會脫節,也找不到自己的真正價值;
? 二是我是你的。擁有這樣一種信念的人大多是有托付心態,自己沒有價值感、也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期望有一個人來為自己負責,用受害者的模式去控制對方,“我都這么弱小了,你還忍心欺負我嗎?”,“我把我自己都交給你了,你要對我負責人”,但是婚姻里,如果雙方都是這樣的心態和模式,豈不是兩個乞丐在向對方索取嗎?當彼此不能滿足需要時,就會譴責、抱怨,甚至打著道德的旗號,變成一個加害者。
? ? 三是我的付出是有代價的。這樣的信念在婚姻里是很常見的,我的任何付出都是有條件的、有代價的,這其實是基于恐懼,得不到愛的恐懼,甚至有些事需要立即兌現的,持有這個信念的雙方都不愿意往“情感賬戶”里存款,只想交換,這里沒有愛,只有人格層面的交換,且固執的認為愛的源頭在別人,造成自己內在的空虛和匱乏,給出的愛也是虛假的愛。
? 四是掌控與反控制。在婚姻里處于強勢一方,往往通過掌控來彰顯自己的價值,從人格模式來看,其實這類人也是因為內在膽小、害怕,通過外現的能量實施掌控,希望婚姻能在自己的掌控下,這種基于恐懼模式的掌控,往往通過拯救者的形象出現在婚姻里,當遇到反抗時就會以暴君的形式出現,實施更大的掌控。
? 五是遇見你是我的命(宿命論)。有這樣信念的人,早就放棄對婚姻的承諾和向往,只是相信這是命運的安排,聽天由命只能是束手就擒,在婚姻里不會有能量的流動,只有一潭死水。
? 五、幸福婚姻成長的階梯
? 1、在所有的關系中,改善與自己的關系是最重要的,全然的接納自己的一切,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接納自己,就是去看見與面對我們內在那些不舒服的情緒,它可能是恐懼、羞愧、傷痛、孤獨。這些自己潛意識里感受到的自己丑陋和不堪的部分,需要帶著覺知和愛的光去表達和療愈它們。接納自己,就是去擁抱自己內在的陰影面,面對自己內在各種不舒服的感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接納自己,就是去承認和允許自己有許多的渴望和想要得到的事物,一旦我們能接納自己的渴望,并用健康的方式去滿足這些渴望,這些渴望就消失了,而我們的內在卻會變得豐滿起來,會生出對世界和他人更多的關懷和愛;接納自己,就是不用努力去改變自己,內在的沖突會自行消失了,我們變得喜悅,愛就在內在綻放了,喜悅就在內在綻放了,我們有了愛和喜悅,才能與別人分享。
? 2、關系的歸位,要讓家庭中的各種關系回歸到自己該有的位置。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庭很有可能是一種很黏糊的關系。因為他們怕這種黏糊的關系帶來的錯亂,所以他們有意無意的邀請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進入家庭,這就是關系入侵。這樣的情況,就稀釋了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關系,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鍋粥那樣的在煮著。而作為一個家庭的核心軸的親密關系,不管怎么樣,要把這個軸守穩、守清楚,只要是這個軸在,這個家庭的根基就沒有問題。而不能將這個軸的權力,拱手出讓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很多內心沖突。因此,要各歸其位的核心就是,鞏固夫妻聯盟,一起抵御“外敵”。這對于家庭圓滿的影響與益處是不可限量的,因為當關系被導正之后,心就會傳送不同的訊號給大腦。大腦像是訊息傳送站,它傳遞訊息、思想、感覺到思想層,我們再從這里吸收思想。
? 3、要處理好親子關系,實現健康的分離。無條件的愛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你擁有了什么。而功利化的愛,是你必須優秀我才愛你,或者說,你必須有價值、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愛你。我們對于家庭中的血緣之愛、親情之愛被加入了這些功利性的東西就阻礙了我們彼此之間的無條件的愛。而對于親子關系,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決定了他們往后與其他人的關系。如果跟父母之間有任何不滿,往后的人生就會一直帶著這份不滿;如果跟父母的關系良好,就會把相同的贊賞與感謝帶入往后的每一段關系里,因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際關系都是孩提時代與父母關系的復制。如果帶著這種有條件的愛與原生家庭分離,他就會覺得恐慌,會讓他覺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這種有條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來隔離跟另一個人親密的關系。無條件的愛就是允許孩子做自己,讓他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追求快樂和愛的能力;父母要成為人格獨立的榜樣,孩子才能健康的與父母實現真正的分離。
? 六、婚姻保鮮秘訣
? 一是彼此做獨立的自己。我們每個人真的都要非常清楚的知道: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并勇敢的為自己去表達、爭取、做選擇,并為自己的選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成為那個“1”。
? 二是彼此做最好的傾聽者。我們每個人內心最渴望的需要是被看見,我們要學會傾聽,而真正的傾聽需要我們放下心中的屏障,我們的思想、結論、經驗和偏見都是障礙我們傾聽的,在親密關系中有時安靜的傾聽、沒有任何期待的傾聽、帶著覺知放松的傾聽,是對彼此對好的看見和支持,也能促進彼此能量的流動。
? 三是表達對彼此的愛慕和欣賞。我們是彼此喜歡才愿意進入一段關系的,雖然開始是彼此填洞的模式,但是我們清晰彼此的模式,欣賞彼此的不同,這是婚姻帶給我們的一份禮物,我們可以彼此為鏡,彼此照見,這是一份緣分,正因為我們的不同才彼此吸引,那就好好的去享受彼此帶來的驚喜;
? 四是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喜悅。婚姻的不幸,問題不在于時間消磨了愛情,而是在愛情消散的過程中,你們沒有建立其他的感情連結。任何長期關系,若想牢固美好,都必有一個前提:關照對方的意愿。我發出的信息,你懂得努力接收、積極回應。這樣,我們才能在漫長的合作里,始終懂得彼此,相互扶持,彼此遷就,就算走很遠的路,也依然同心同德,甘苦與共。真正優質的婚姻,懂得給彼此精神上的滿足感,我成功時,你給予掌聲;我沮喪時,你提供慰藉;我怯懦時,你多多鼓勵;我孤單時,你給予陪伴。樣的婚姻,才會真正的幸福而長久。
? 五是彼此成就對方的事業。如果要實現1+1>2,就需要夫妻雙方成為那個獨立的1,這個獨立即代表內在人格的獨立,也代表外現的事業、經濟、社交的獨立,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就會彼此助力和成就對方的事業,助力對方成為真正的那個“1”,這個時候只有當我們體驗到我內心的愛,愿意為對方做什么都是無怨無悔的,當然也可以不做或者做不了,但那份發心是源自內心的,一種彼此被需要的愛和看見,能夠對彼此注入活力和能量,也能彼此創造和諧的關系。?
? ? 親密關系是實踐生命和愛的道場,檢測著我們心靈的療愈和寬廣狀態、心智的成熟度、和是否活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想要成長和自由,就需要在兩性關系中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親、母親或其他什么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