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需求
回顧一下歷史,但凡在商業上有顛覆機會的都需要依靠兩點: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用戶產生的明顯的行為變化。不然很難產生顛覆性的產品,兩者出現其一,時機才對。
移動化這個話題被炒的很熱,現在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移動端,很多大公司都把移動化作為戰略目標,移動部門基本都成了業務核心部門。但我認為,旅游行業,在看待移動端這個事情上應該比別人更多些考慮,因為我們的用戶也在發生變化,如果僅僅只是把產品往移動端上遷,或者把未來寄托在形式上而不對產品方向作考慮是很危險的。機會永遠是給最理解用戶的人,我們在探討旅游業未來趨勢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探討我們的目標用戶,他們會有哪些趨勢?那用戶在旅行上有了哪些改變呢?
首先,用戶對旅行品質越來越有要求,最直接的表現就"往外走"。由于中國的假期和公司的年假制度不完善,導致國內旅游呈現明顯的淡旺季,而旅游的時間性集中也同時導致了諸多例如旺季線上訂單失效,服務質量變低,景區觀賞性游玩性極具下降等問題。而境外游并不會有如此明顯的淡旺季區別,在旅行品質上更有保證,從這一點看境外游和國內生冷地的開發將是未來旅游的趨勢。
第二點,他們的決策越來越隨意,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其實都歸功于移動設備的發展與數據的聯通。為什么以前我們一定要在出行前做完所有的準備,買好機票訂好酒店,因為你以前只能在出行前(電腦上)或者到達后(在機場或者酒店服務臺)做決策,但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在中間段(路上,車上,anywhere)“為前一分鐘的想法買單”,最近攜程的廣告做的很火,也是強調了“說走就走”的決策隨意性,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賦予的優勢。
第三點,隨著信息的豐富,他們越來越趨向于主動掌控,今年攜程旅游聯合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自由行發展報告》,目前國內旅游超過90%、出境游超過70%的客源都不是由旅行社來服務的。去年國內旅游市場接近30億人次,跟隨旅游團的比例預計不足5%。
這和用戶取得旅游產品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不無關系,自由行的大環境可以說是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打造的。
上面的三點說明,我們的用戶已經越來越個性化,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選項更多,能提供更多自主空間的產品。
信息的集中與結構化
要提供選項更多的符合用戶預期的產品,作為產品人,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信息有很強的敏感度,這個信息有兩方面:一是現有旅游資源的信息,二是海量驢友的信息。現在市場上比較多的是第一個,第二個基本還沒人做(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個體量做)
但無論是哪一種,首先要做的都是集中化數據。集中化數據,是互聯網在這個階段被人類需求內在驅動的,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計算資源,來解決一些以前很難解決的問題。
比如在旅游類里,去哪兒利用中小票臺基本完成了國內機票的數據集中化,應運而生了比價搜索產品,就解決了過去機票信息過于分散,用戶購買渠道過于分散,難于比價購買的問題。
雖然現在大家都把“大數據”掛在嘴邊,開始強調數據的重要性,但掌握數據并不意味什么,未來數據會更加公開,互聯網大佬,那些數據的擁有者勢必會把數據共享,以API等方式和創業者進行合作,所以到最后,大家拼的不是誰的數據多,而是誰能更好“混搭”這些數據打造全新的應用和服務,產生商業價值。
結構化并不難,但很多人對此都持反對意見。特別是旅游方面,個人有個人需求,如此多樣化的需求怎么可能被結構化。但其實,人們需求上的區別沒有大到有市場價值的地步,例如我喜歡的電腦機箱外形與其他人很可能不同,但放到13億人的大市場中,完全不需要13億種機箱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許1300種就足夠了。也就是說,通過結構化信息是足夠滿足用戶需求的。既然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被結構化,未來數據的集中化將成為趨勢,那接下來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選擇好的結構化模式。
用戶會接受什么結構
去哪兒選擇的是橫向比較各票臺的機票價格,這是從價格的維度上做的結構。但是旅游產品是不是就只有價格這個維度呢?顯然不是了。
前面已經提到,國內用戶對旅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用戶對單一產品上的價格敏感度會越來越低。
用戶對目的地,對線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我們是研究境外游比較多的,我們發現用戶對那些過于熱門的點已經有了厭倦情緒,他們需要更多的可以玩的點,以前去泰國都去普吉島,很多旅游團也去,現在自由行的人都不太愿意去那,因為那邊已經變的十分商業了。但是泰國的另一個島——蘇梅島就完全沒有這種現象,游玩的大多也是歐美人,現在一些驢友都往蘇梅走。國外有很多好的點,只是被國人知道的少而已。
另外,今年窮游也出了一個數據報告,用戶單次出境時間超過一周的超過92%,這是他們500萬用戶下的數據。國外游一周以上就不會是在一個地方停留,馬來西亞,先去吉隆坡再去斗湖,先城市后海灘,這樣的線路就比較符合他們的預期。但現在他們要找線路只能自己通過找攻略解決,很麻煩,如果未來有人能一次性提供線路信息,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
我只是舉例了境外游的情況,因為我對這塊最熟悉,那做國內游我相信也是這樣的思路,也可以通過尋找新的目的地點和路線,滿足用戶對旅行高品質的需求。
(這一段主要是想通過論述價格因素已經不是唯一主導用戶進行產品選擇的唯一驅動,引出線路的重要性,側面突出我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