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這輩子是否能以自己喜歡的事情成就事業,并且能夠與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有些人從小就有清晰的人生規劃,這當然是好的。然而,生活中更多的人卻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迷茫。
很多年,我一直是眾多迷茫分子中的一員,迷茫這詞多屬于青少年,或者在讀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而我到了30歲才開始真正迷茫。因為30歲前的我循規蹈矩被生活推著走,跟著大眾的步伐向前進,從未認真體察并思考自己更喜歡什么,應該規劃怎樣的人生。
30歲那年,我考上了MBA。遇到了很多優秀的教授,這些教授不但學識淵博,更是德才兼備,不但教授給我們經濟管理的知識,更關切我們如何使生活更有意義。不止一個教授苦口婆心對我們說,你們要追求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忘記夢想。有個教授甚至在課堂上發給我們每人一張表格,上面有一個個問題,那些問題像是寫給小學生的。問我們的夢想是什么,問我們計劃多久實現夢想,問我們愿意為實現這個夢想付出怎樣的行動,問我們如何將實現夢想這個大目標劃分為一個個小目標,如何切割時間點,如何日積月累地為之努力……
還有個教授請來了他開培訓公司的朋友給我們做了一個培訓,培訓中有一個游戲環節,讓兩個同學互相去問對方,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如何實現?
曾經我夢想此生可以寫一本書,但自己從未真正接觸過寫作,工作生活又總是很忙碌,逐漸地,這個夢想早被淡忘了。做這個游戲時,教室里大家互相大聲詢問,大聲回答,聲音難免嘈雜,我怕拍檔聽不到,大聲喊了出來:“我夢想這輩子可以寫一本書!”我是個很不自信的人,喊了這一嗓子,其實我自己還挺難為情,還怕同伴覺得我異想天開。結果拍檔很熱情地笑著,同樣大聲地回答我:“你肯定能實現的!我感覺你的性格特別適合做這個!”
從那一天起,我就暗暗下決心,這輩子一定要寫一本書,也許小眾,但一定要高質量。
見過天地,見過眾生的商學院教授們,居然鼓勵我們不要忘記夢想,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更給了我很多勇氣去重新審視自己的事業線,我想象著自己沿著這條事業線可能達到的目標,然后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
當時教授發給我們的表格,去規劃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基本是教導我們可以利用業余的時間努力,在生活保障的基礎上,一點點去實現夢想。我以往能堅持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是因為我并沒意識到自己不喜歡,但當我已經確定自己不喜歡時,急性子的我是不能忍受繼續做下去的。
然后我辭職了,也拒絕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我決意真正由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并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肯邁出這一步,首要的問題,就是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最喜歡什么。之前我寫了《我的人生意義》這篇文章,有朋友在后臺發消息說自己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這是她的問題,也曾經是我的問題。
我在職場上8年,做過的工作涉及行政、物流、國際采購、國內采購、國際銷售、國內銷售、電子商務、總經理助理。看似我的職場履歷過于豐富,實際上我的工作主線主要就是行政物流、國際貿易,其他工作經歷時間都不長,或者是穿插著工作主線進行的。
很多工作原本并不屬于我的工作職責,我是自愿請纓去做的,源于曾經我真的是個工作狂,更源于我的好奇心。
記得大學時,我打過很多份工,一部分是為了掙點零花錢,但更多的成分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大四下半學期,我在第一個雇主企業實習,臨近畢業還有一個月,要偶爾回學校處理畢業事宜,便結束了實習。進行近半年的實習,我看明白進入職場便真的沒有那么多自由時間,更沒有那么多機會去體驗不同的生活了。
于是,我把最后一個月按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劃分,去體驗了不同的生活。我在夜市擺了一周的地攤,我去酒吧打工一周,我獨自旅游一周,當然,最后一周,我留給了同學們,留給了大學離別的感傷。
工作八年,體會過不同的工作,最后發現沒有一樣是我熱愛的。我回顧自己過去的生活,挖掘自己內在的渴望,總算明白,我喜歡有創造性的工作,而過去的工作都較為死板,需要按著規則進行,而不能過多發揮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所以,我決定創業,我選擇一個產品,注冊一個品牌,將之按著自己的意愿打造、包裝,推向市場,并不斷跟進營銷策略,想想都覺得很有趣。這么多年,我從未改變。記得大學時,我給寶潔公司發郵件,建議他們如何營銷他們的牙膏,我還給伊利公司發郵件,告訴他們冰工廠冰棍的廣告如何去做更好。
其實,我早就想從事與營銷相關的工作,卻從未認真對待過這個想法,久而久之,更是淡忘了。
以前,我極不喜歡規劃自己的人生,現在我發現,之所以不喜歡規劃,是因為當時所過的人生本身對我的吸引力也微乎其微。如今,我遇到了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便在心里對后半生有了概念。
我希望45歲前,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事業上,我沒什么野心,所以事業不見得做大,但一定要做得夠有品位,使自己創立的品牌有獨特的生命力和魅力。45歲后,我決定花更多的精力在寫作、攝影上,最好再能學習繪畫。
45歲前,事業是主線;寫作、攝影、心理學等的發展是輔線;45歲后,寫作、攝影等藝術領域的拓展是主線,事業是輔線。而最核心的主線,是寫作的發展,這是我一生最想追求的。
我認為去做不同的工作,就是做不同的游戲,既然只是游戲,你一定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順便賺點錢。你最喜歡什么樣的游戲,需要你自己去遇見。
對的,是遇見,而不是去尋找。
因為你最喜歡的事情,一定早就駐扎在你的內心,你不需要去尋找,待你見過世間的種種,更能深入體察自己的內心時,總有一天,駐扎在你內心的所愛會自己出來,和你相遇。
那真的是一種久別重逢的相遇。
(PS:但,對于我的后半生規劃今后是否有變化,這個我真說不準,你喜歡的事情是一種遇見,而遇見是要看緣分的,萬一以后我遇到更喜歡的事業去發展也未嘗不可。好在我絕不會舍棄寫作這件事,我喜歡游戲人生,而這恰能豐富我的寫作素材,簡直太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