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些什么,卻發現任何問題都想不透徹,也懶得仔細想,總處在只看表面的狀態,不想深入下去,我是不是遇到了成長的阻抗?
關于俄狄浦斯情結,這是我上次跟老師討論的問題,我意識到自己在這段時期有很多缺失,造就了今天的我在處理親密關系時的狀態。但卻止于此,不想再繼續想下去。只是一遍遍的回憶,在那個年齡,是怎樣的缺失呢?父親,確實是經常缺席的,很多事情上沒有參與,我的回憶里只有媽媽死扛,但是關于父親的零星回憶又都是那么溫馨,究竟父母給予多少,才覺得不是缺失呢?我知道,我又不肯面對自己的憤怒了,我總在拼命地維護中抵制著自己的深入思考。
昨天早上要送孩子上學,妞妞突然說了一句話把我激怒了,“你遲到就遲到唄,反正我也不會遲到”。其實類似的話最近說的太多了,目的就是激怒我,而最終我都是不舒服的,在昨天,我終于發怒了。我口氣很激烈的表達了我的憤怒,心里在想,看來對于感恩教育,我還是疏忽了。我一定要好好跟她做工作。
送完孩子在上班的路上,我感受自己的情緒,發現最忍受不了了居然是她故意用她爸爸來激怒我,擺明了就是要告訴我,我更喜歡爸爸,就是要偏袒爸爸。其實這樣的狀態很久了。我接受這樣的狀態,認為是孩子的正常發展階段,其實那只是忍耐,并不是真正的接納。作為媽媽,我付出的更多,爸爸只是小玩鬧,我心里很不平衡。我回憶起很多她跟爸爸更親密的場景,一種強烈的嫉妒涌上心頭。
我感受著自己的嫉妒,眼前居然出現了媽媽的影子。其實很長時間,我就占據了媽媽的位置,做了父親的知己,并且沾沾自喜。那時候媽媽什么感受呢?我在那時候,是不自覺的在彌補自己的缺失嗎?畢竟,那還是太遲了,在我需要得到鼓勵的階段,爸爸沒有在身邊,在我想要感受力量,感受支持的時候,爸爸沒有在身邊。我一直是惶恐的,驚懼的,我覺得沒有父親保護的孩子,低人一等。
下午接孩子回家,繼續跟孩子談心,說到我隱性的控制,說到我陪伴的時間太少,孩子從開始無端的憤怒無處發泄,到后來開始靜靜地抹眼淚。我知道,理解,還是有點太晚了,一句對不起,還是太遲了。我覺得自己總在付出,我在表達愛,我一直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了,我被那些看得見的效果沖昏了頭腦,沒有想到,孩子在隨時變化,想要遠離她太容易了,而貼近,理解,關愛,卻是分分鐘的功課。
夜很深了,老公還沒有從孩子的小屋回來,我只好過去看看,原來還在興奮呢。我替下他,輕輕的拍著孩子,就像小時候,唱著我們熟悉的歌,孩子慢慢的,終于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