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書籍《運營之光》 ?作者 黃有璨
在老黃看來,很多運營之間的差距,不在于硬技能,而是在于一個獨特的思維模式。他認為90%的運營人都缺乏他所說的那種思維模式。
S場景引入:
老黃自己有一個1萬多人的公眾號,他半年前發布了一個眾籌,僅限3個名額,僅面向企業高管,管理者等開放,要求每個人必須一次性給他10萬元,同時提供的回報不過是一些“運營相關資訊,幫發布招聘信息,幫寫1-2條PR文章”之類聽起來不太靠譜且又有點兒虛的東西。
C(沖突)
就是這么聽起來不靠譜的眾籌,在發布短短10小時內,就完成了全部30萬元的眾籌目標,且,僅該篇文章就已經獲得了接近2萬元的贊賞,再且,還有至少十個人希望掏出這10萬參與他的眾籌。
Q(為什么會那么多人愿意為老黃做信任背書?)
A解釋:
之所以形成如此震撼的效果,是老黃發現有無數人愿意為他做信任背書,他們當中,有他的朋友,學生,老師,前同事,前上司,前合伙人,現同事,現合伙人,現合作伙伴......
老黃認為你在過去某些時候的付出和積攢下來的用戶認可,總會在某個你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迎來一個小爆發,反哺到你身上為你帶來出乎意料的巨大價值。
他試圖通過這個故事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是:
老黃覺得,在互聯網世界里,有時只有抱著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秉持著一種“先不論為可能會得到什么回報,讓我先來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心態,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這也回到了我們開頭標題所說得,老黃作為運營人他具備的最大競爭優勢。
那就是一種“回報后置式”的邏輯
它更加強調我們專注于給用戶創造價值,并相信,當你創造的價值足夠多的時候,用戶一定會愿意給予你無條件的認可和回報,且這種回報,有時會超出你的預期。
但,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除非你真的可以發自內心地相信,以一種“回報后置”式的理念和方式去做事,最終真的可以帶來超乎你想象的回報,并徹底踐行之,否則,仍然沒有任何意義。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間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