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的恐慌和尷尬
成立10年,中小型公司,800號人左右。總監們大多進入公司3年以及3年以上了,幾乎的我見過的總監們都給我一種恐慌的感覺。總監們平時的工作大多是詢問項目經理項目進度情況,幫助項目經理解決問題,協調資源。比如說某項目客戶要求上線時間很急,目前的投入無法交付,這時項目經理會找總監要人。總監便開始調動自己手上的其他項目經理的資源或者找總經理,又或者招聘。? 平時聊天時,愁眉緊鎖,抽著煙,手指微微顫動透露出淡淡的憂慮。“你們出去有的是公司要!我們。。。哎!”。
升職是個錯?
由于公司產品標準化、框架標準化,所有的產品框架都是一樣的。這些框架都是公司自己研發的整套框架,和外面常用框架用法有很大區別,而且對內部人員也不會開放源碼,更不會有什么框架原理培訓了。一般開發入職一年基本上可以對這套框架使用已經很熟了,可以開發出客戶提的任何市面上常見的需求(難度不是特別大的)。很多人在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技術已經很牛逼了,公司的任何產品需求都能寫,這些人會成為項目的開發主力(主力搬磚)。有的人覺得沒什么新的東西搞了可能會跳槽走了,有的人去做了項目經理。
升職了,說明還有進步的,畢竟有的人還在原地。
技術能力的退化
總監大多是做開發起步,做了一年到兩年開發之后,性格外向點,愿意和客戶打交道的,公司讓他做項目經理。公司的項目多的時候,項目經理更缺,因此也支持更多人出來帶項目,畢竟把項目做完公司才能賺錢。
做上項目經理之后,敲代碼的時間就少了,有的干脆不敲代碼了。每天都是在和客戶確認需求,和開發人員、設計人員溝通和確認,基本上是打雜的活。技術框架問題或者比較難的問題可以找公司的架構師支援,上線部署的時候找集成部門支援,其他業務需求問題就要項目經理解決了。
不用操心人的問題,每次項目啟動的時候,都是臨時組建起的開發、設計等。這些人都是從其他項目抽出來的,有的人可能兼顧好幾個項目,也有的是新入職的,大家也不會都在一起辦公。為了更好地溝通或者是讓客戶更放心,項目經理會帶著一兩個寫業務的開發駐場在客戶辦公室辦公。
項目經理正式開始打雜:列計劃,排期,催進度,確認需求,和一些從未見過面的開發人員溝通,給客戶測試,根據反饋修改,部署上線。。。“能力強”的項目經理可以同時帶多個項目。
什么是“能力強”的項目經理?
當然項目進度推進的快的,也就是催得緊的,會搶奪資源的。一般開發會看哪個項目緊急先做哪個,這時“能力強”的項目經理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通常他們的項目都會很緊急。如果遇上兩個項目“能力強”的項目經理,開發就苦逼了,加班,熬夜,通宵。。。
“能力強”的項目經理成了總監
“能力強”的項目經理帶的項目多了的話,“經驗”也就多了。運氣好的,領導升職了或者離職了,會升位總監。從此,正式給項目經理“傳道受業”,告訴他們怎么才能變成“能力強”的項目經理。也就脫離項目一線了。
恐懼慢慢襲來
這時總監也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工作輕松,但是似乎每天做的事情都是繁瑣的、重復的。看著每年出出進進這么多人,想想自己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遠離技術很久了,代碼很久沒敲了,新的技術沒什么興趣也不會,原來用的舊的技術也又遺忘了;業務也遠離了,新出來的業務也不清楚細節但是又總能扯上兩句;人嘛,也沒怎么管理,手里調動多也不過10來人而已。。。
細思極恐,能力強的開發或者靠譜點都跳槽了,我能跳嗎?
問題出在哪里
產品框架標準化有錯?
產品框架標準化,不需要開發能力很強的來也可以做,因此成本降低了,招進來的人能力也不用太強,導致代碼質量參之不齊,維護性很差。項目不少,但是很多人都在忙著到處救火。
賺了很多錢嗎?
似乎并沒有賺很多錢,公司文化里面處處透露著節儉。又因為能力要求不高,待遇相比外面也不會很高。天天喊著上市好多年了,也沒上,說是因為利潤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