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憧憬未發生的事情,以后我究竟會做些什么住在哪里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發生什么樣的事。我也會經常莫名的擔憂,以后會不會就這樣一成不變的過下去混吃等死。有時候自己都不懂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態度積極的時候對生活充滿希望,感覺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甜甜的味道。態度消極的時候連躺著不動都是一種浪費,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能過一天算一天。
就像上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就想發奮圖強,認真學習書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鉆研每一道難題。也有的時候,一點書都看不進去,就想讓大腦放空。當時老師的解釋是“學習怠慢期”,需要自我調節,適當放松心情。
那么遇到“生活怠慢期”的我們是不是也需要放松心情,適當調節了呢?
生活總是不盡人意的,生活的發展也是不可預期的。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會丟掉很多的童真,會被生活磨去菱角,變得越來越沒有激情,甚至會放棄追逐年輕的夢想。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題材開始致青春,致夢想,致當年熱血沸騰的自己。可是我們卻忽略掉我們最應該致敬的是當下的自己。
生活的美好就在于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意義,就像我們每一個年齡有每一個年齡的魅力。
不管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我們都要對生活充滿向往,對當下的自己充滿信心與激情。
畢竟,每一段時光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段時光都需要我們緊緊抓住,握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