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了,元宵節了,去超市買元宵了。
超市里紅紅火火,促銷活動熱鬧異常,大牌的、雜牌的都有折扣,誰知自己搶到手的卻是湯圓。
其實當時沒注意,認為元宵的別稱是湯圓,過元宵節吃湯圓,就和過年吃餃子一樣,不可能過年吃年么,過中秋節吃中秋,過元宵節就要吃湯圓,湯圓是元宵節應該品用的美食。
有一個節日,節日名字和美食名字一致,但這個節日人氣不旺,名氣大,,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臘八節,臘八節吃臘八飯。臘八節也有個飯字襯托。
后來忍不住手閑,在網上自學了一下元宵和湯圓的關系。元宵是北方人的稱呼、湯圓是南方人的稱呼。而且元宵和湯圓雖然食材一樣,但制作工藝不一樣。元宵主要靠滾、搖,湯圓靠包,就像包餃子一樣。
因此吃元宵和吃湯圓略有不同。
這一南一北在制作上的不同,也是中國文化博納容擴兼蓄并存的底蘊,都在一個藍天下都過了一樣的節日。
其實不僅僅是元宵、湯圓不同。粽子南北也不同。粽子雖然民間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誕生。屈原是楚國大夫。楚國范圍那是太大了,地處湖海交匯,水澤茫茫,魚米豐足,典型的南方之地。這樣說來似乎粽子的正宗吃法應該以現在湖北、湖南等地域為準。北方的粽子應當是北方人參照南方做法,依照自己的口味制作而成。
這問題就來了,南方美食素以多糖,多甜味,多形神,細膩有品,北方多以下味狠、粗獷、咸厚為特色。當然這是大致情況,比如湖南的菜也很生猛。南北飲食各有不同,在粽子的用料上,南北卻吵翻了天。
北方人實在難以忍受粽子餡竟然有臘肉、咸鴨蛋,實在是吃之難受,扔其可惜,只能邊吃邊發牢騷。南方人也非常非常難以接受,北方的粽子僅僅有蜜棗、豆沙之類,只能邊吃臘肉粽子,邊笑北方人太不懂得享受。
這一南一北的差距有時就像左鄰和右鄰之間,相互的看低看高,你家飯沒我家飯好吃,你蒸的饃沒我家的饃虛軟。
這一南一北要是扯開了話題沒完,南方美食素稱溫柔、婉約、細致,可南方有領許多人恐怖的臭豆腐,還有好吃的臭桂魚。
北方飲食兇猛,卻有溫柔的涼皮、晶瑩的涼粉、細滑的漏魚兒,形態逼真的花饃,揉搓到位各式各樣的面食。
北方人到了南方,南方人到了北方,時間長了就融入這片水土中了,飲食上也漸漸的認同了。記得我的一個同事剛畢業在北方參加工作,要吃米飯沒有,面食多的是,沒辦法,他只能吃了一碗拉條子。平時的米飯綿軟,這拉條子卻硬邦邦的,不吃肚子餓,吃吧,卻難以下咽,硬邦邦嚼起來有彈性,咬斷后,那種味道實在是怪異。用他自己的話說,拉條子剛扔進開水鍋里就撈了出來,都是生的,就這么湊合吃了一點。吃完后,他肚子開始發脹,整整四天沒有吃東西,一想起那碗面他就覺得肚子發脹。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幾天不吃面條,他還怪想的。
中國美食,本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千秋,都在相互比照中發展著,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
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