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老是垂頭喪氣,連復習都不專心,等考完試送她回家的時候,她告訴我:“她失戀了!”所以她無精打采,連微信頭像都是空白的,她說:“我什么時候放得下,想得開,我就會給微信加上頭像。如果你看到我的頭像還是空白的,就不要跟我討論任何感情問題?!?br>
我跟她說:“不就是失戀嗎?你至于要死要活嗎?”她說:“你沒有談過戀愛,你不懂,你也不知道我有多難受?!?/p>
其實,我真的很討厭為了愛情要死要活的人,沒了愛情,你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可以自我放逐,追尋自己的理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真的,你垂頭喪氣、要死要活的樣子,真的很難看。
我沒有經歷過愛情,所以也不知道失戀的滋味,但我也遇到不少困難,遇到不少難過坎。
我剛剛來學校時,因為學費不夠,一個人拖著重重地行旅箱奔波,從新找住的地方,有在第二天天不亮就焦急地打電話,問父母錢借得怎么樣,大清早起來排隊等貸款辦理(因為有人數限制,所以要排隊排在前面)。
我沒有哭,更沒有垂頭喪氣,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所以我要做的是努力,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
我也不辜負自己,在大二時獲得二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垂頭喪氣,更是百害而無一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比起事業有成、愛情順利,沮喪和失意有時才是人生常態,卻總有人為了這一部分生活而垂頭喪氣。到頭來卻發現,如果你一味地沉迷于這種悲觀的情緒中,除了別人的嘲笑,你什么也得不到。傷口是很疼,但你不停地揭傷疤,它就能好嗎?
大學畢業前,一個師姐拿到了公司的offer,在一家中型合資公司當法務。
她決定去這家公司的時候,我很驚訝,以她的成績和能力,去一家世界五百強不在話下。大家都以為這個公司給了她多高的薪水,她卻說,自己很努力地準備每一場筆試、面試,但都沒成功。她最心儀的一家公司,讓她參加終面,三選一,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那已經是兩三個月前的事了。當時,我們天天一起呆在實驗室做實驗,我卻沒發現她哪天心情不好。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一種人,總是一副歡樂的表情,有時卻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哭。他們不是善于偽裝,而是練就了一種自我安撫的本領。
情緒上也有一種馬太效應,越快樂的人會越來越快樂,越難過的人也會越來越難過。你每天苦著一張臉,還不是自己天天見。你自己不想痊愈,神醫也治不了。
所以,有時候,假裝自己過得不錯是必要的。
有時候,看著滿屏哀嘆自己失戀、失業、單身、賠錢的朋友,我常常想起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一項研究成果。他認為,歸因可以改變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而這種角度決定你是一個悲觀或者樂觀的人。
其實,樂觀并不是自我麻醉,而是一種對人生的領悟和豁達。不是教你騙自己生活在天堂,而是告訴你,現實里有天堂的模樣,也有地獄的影子。
那些宣稱生活里只有痛苦的人,只是沒有看見喜悅而已。
一個人能否度過難關,并不取決于忍耐力,而是取決于他能否明白所有好與不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在生命這條漫漫長路上,一切憂傷難過都不會長久。
所以,別總是擺出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因為真的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