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3 《緣緣堂隨筆》豐子愷 35min
【day32 水若】
《學畫回憶》詳細的記錄了豐子愷先生小時候學畫的故事。第一次用家中的染料臨《千家詩》的木板畫,把書滲透了七八頁,第二天被父親罵得要打手心。于是,再不敢大膽畫,每晚等父親去了鴉片館,才取出來藏著的顏料,偷偷的印畫。十二三歲時,父親去世,便“明目張膽”的畫畫了。會自己調色,畫得更好了,得到了同學和老師們的肯定,親戚們也請其畫放大的人像,用來做容像。十七歲出外求學,十九歲隨李叔同先生學習木炭寫生畫,讀美術的論著,才斷了畫容像的業務。豐子愷稱年少那段過往,是可笑的回憶。
緊接著的兩篇——《懷李叔同先生》、《我與弘一法師》,都是豐子愷先生與恩師的過往回憶。后者是其在廈門佛學會的演講稿。
讀罷,記憶最深刻之處乃是——弘一法師每次坐藤椅時,先把椅子輕輕搖動,再慢慢地坐下去。他說:“這椅子里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突然回憶起今天下午收拾陽臺時,捏死的那幾只蜘蛛了。罪過啊~
李叔同先生尚未出家做弘一法師之前,在學校教美術和音樂兩門課。他格外認真,雖嚴肅得很,卻深受學生愛戴。他對于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他的教學頗有成效。
文里豐子愷先生寫到,“那些粉本原是別人看了實物而寫生出來的。我們也應該直接從實物寫生入手,何必臨摹他人。依樣畫葫蘆呢?”
對呀。想想自己隨意畫畫的日子,特別是最近,每天的畫,都是臨摹微博上的簡筆畫,好久沒有寫生了。也難怪沒得什么進步呢。或許是該好好思考下。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也還是要追求進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