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陽光從翠綠的松針間灑下來,照暖了師大學林的每一棵樹,樹下的小石桌,石桌上的玻璃杯,杯周圍和上空裊裊的晨霧,錯落成一幅靈動的光陰。我想繼續翻動手里的書頁看下去,卻被遠處教室里的讀書聲驚醒:良辰美景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盡管大學里真正賦閑的日子過了將近一年,但當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仍然感覺有點不知所措。事實就是這樣,大四的我們都已經把自己在必然中偶然地解決了,可是我們都畢業地很不情愿。發短信告訴學弟學妹們,說最近一直在墮落、毫無斗志,她們卻說:“為了你即將見到的孩子們,快樂地加油吧?!笨蓯鄣暮⒆觽冋f得我只想掉眼淚:也許每一個掙扎在大一、大二或者大三的人都以為畢業是件很愉快的事,可是只有經歷過才會刻骨銘心,最惆悵的就是離別驟至。走過楊柳依依的靜湖、人來人往的田徑場、四處飄香的食堂、靜悄悄的圖書館,眼里滿是深情:我的師大,雖然也曾討厭過你,但一個快要離開大學校園的人總會留下他最后的溫柔給你,因為愛你永遠勝過其他一切;我們滿腔不舍,總看不夠這北國的鏡像。于是開始擔心,腦海里滿是小雨淅淅的寂寞:將要前往的那個地方不會再有人半夜陪我說話,也不會再有一個圖書館供我靜靜地坐著什么也不想,更不會有一個理想帶我去飛翔。哀哉: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突然間就有了“心字已成灰”那種悲涼,真的不愿意自己只是一個過客,卻沒有辦法,人怎能不面對將來、不面對生活呢?
于是我明白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的到來只是四載春秋風景的點綴,能夠裝飾世界一隅,夫復何求。我們的成熟,開始于我們的大學,開始于結識了我們尊敬的師友,開始于圖書館里一本本沉甸甸的書籍。從前很驕傲自己是一個性情中人,動輒就會提出李贄、擺出袁枚,得意于自己的感性人生?;厥卓磥?,這不過是人生少年清狂時的一意孤行,蘇格拉底說得好,沒有經過理性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所以離校之前的我們要自信地認為:大學我們努力過,我們感謝師大的教化,我們要更理性地前進——我們離開了,但我們不后悔,東師學子永遠是揚帆破浪的勇者。
漢武帝劉徹晚年去河東祭祀,發出了“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悲嘆。的確,無論帝王還是萬民,每當晚年登高,總會有傷感入胸,這是遲早的事,然而如果像杜甫那樣終老一事無成的時候,就只是“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憂傷與空白,人生凄慘莫過于如此。又 假如能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般成就一番事業,那么“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之嘆,只不過是一時感傷罷了。一時感傷是韶華不再,永世潦倒卻是心身大痛。君已見老杜白發成亂蒿,千載悠悠只是一人在形影相吊:詩人雖美,但生活不足取,生活要像秦皇漢武那樣成就一番事業方可無悔。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因為過度的憂郁而忽視了事情美好的本質,事實上我們畢業了是因為我們曾經奮斗過、成功過、收獲過,這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勝利的標志。正如一些羸弱之徒只會戚戚于花謝花落飛滿天一樣,他們肯定是忽略了百花妍麗的繁華景象?;ㄖx了是因為花開過,看不到風景而只看到悲凄的人生還能是完美的人生么?如果讀者能明白漢武帝和杜甫的詩句的話,那么我想說的只有七個字:少年人,莫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