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用要求和命令的方式去控制孩子,要用溝通商量的方式尊重孩子,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2.總是關注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就缺少了大局觀;
3.不要總讓孩子按父母的標準來,不要以為父母都是對的;
4.引導孩子樹立志向是讓他承擔責任,志向背后是愛的能力;
5.自己焦慮,孩子也會焦慮;自己自在,孩子才會自在;
6.多看到孩子的美好,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足夠的空間;
7.放開,想開,看開,人生充滿無常,我們無法設計,先把當下過好;
8.快樂不單指消遣、輕松、無所作為,快樂是在做事的時候感受到有趣,并找到價值感和意義;
9.懂得拒絕也是一種能力,只要你想看見,就能在一切處都看到美好;
10.關系不好,教育就起不到作用,所以首先要解決和孩子的關系問題;
11.輕聲說重語,聲音可以低,但原則要有;
12.解決問題不是發(fā)泄情緒,要跳出情緒,帶著正念,運用智慧去解決;
13.發(fā)火不是教育,要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朋友,適當示弱,學會道歉和尊重;
14.示弱是連接,父母示弱了,孩子就柔軟了;
15.希望發(fā)生什么,就用這個方面的語言去做正面引導,要反話正說;
16.任何事情不要絕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看正面還是負面都是個人的選擇;
17.解決問題也要分節(jié)奏,不要指望一次性解決,要有長期打算;
18.比較是促使價值感弱的源頭,綻放比優(yōu)秀更重要;
19.掉在細節(jié)里就看不到整體,要離開事情看事情;
20.感恩能收獲好運,感恩能遇見美好;
21.要創(chuàng)造孩子跟我們在一起覺得舒服的環(huán)境,先把關系緩和;
22.第一步是建立關系,第二步才是提出要求,關系好了才有后續(xù);
23.家庭成員之間要多些情感的溝通和表達,水龍頭如果一直關著,家人就會干渴;
24.多多感恩身邊的親人,心懷感恩的時候就會允許一些事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