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惠子打來電話,“好久不見了,出來坐一坐嗎?”
想來我也有段時日沒有見到她了,平時更多的是給她的朋友圈點個贊或者留個言, 她發朋友圈的次數頻繁,一天幾條也是見怪不怪了。
她約的地點是一家很有情調的咖啡廳,我到的時候她已經點好了東西,她穿了一件黑色的裙裝,畫了精致的妝容。我剛坐下,她立馬湊過來,“我們拍張照唄。”
“咔擦”照完照片她又坐了回去,低頭開始編輯文字發朋友圈。
我問她“最近怎么樣。”她低著頭美化照片,慢慢回了一句“還行吧,也說不上不好,”順手P掉了痘痘。
“有什么不順心的嗎?”
“就心里不舒服,”這次切換了個特效,最后終于等她修完圖發完朋友圈,終于可以好好聊天了。
“其實我最近心里也蠻不爽的。”
“啊,東西上來了,等我先拍個照。”自行想象我的無奈臉。
到最后我們分手,重點還是一點沒聊,她倒是發了四五條朋友圈,順便再發了幾條微博。
最后一條是“今天和西西約會真開心,聊了一下午天好累,回家洗洗睡羅。”
什么?是我失憶了嗎?我怎么不記得和她聊過天?
她下次再約,我長了記性,選了個鋪面和吃的都較普通的地方,本以為可以好好談個話,結果,她愣是發了幾條朋友圈痛斥這個小店,然后回復評論不停。
唉~以后還是給她點贊就好了!
朋友聚會本是一個聯絡感情的機會,很多時候卻是聚眾玩手機,各自對著屏幕里的朋友談笑風生,卻對眼前大群人沉默是金。這場景和清末扎堆吸食鴉片的人有何區別。
2
一個平時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約她從來不敢只有兩個人,因為兩個人的畫面常常是這樣的,我在跟她講話,講著講著她收到消息,立馬拿起手機回,等我講完或者不想講了,抬頭問一句,“啊?你剛說什么。”
“沒有啊。”
“哦”繼續低頭
或者是,我坐她對面百無聊賴,她一邊笑一邊發語音“哈哈,夠好笑哦,怎么會有這種人。”然后對我說,跟你說我一個朋友,哈哈,真的,夠好笑哦,哈哈,他居然喝酒了撞玻璃。
“是嗎,這也可以。“
“對啊,哈哈,你說怎么這樣,哈哈。”
然后繼續對著手機,一直語音打字不停歇。
恩,真的很好笑,可是不覺得更好笑的是,你約我出來就是要我看你玩手機嗎?既然對著手機在哪不是對,非要約我出來嗎?能看看我坐你對面的尷尬臉嗎?(我承認是沒有人給我發消息)但是,我真的不是出來看你聊天的。
3
還有一種是什么呢?
“你在店里嗎?我好無聊去找你。”
“好啊,來吧。”
人來了,充電器往插座那么一插,韓國歐巴的聲音就傳出來了,你家里沒WiFi嗎?你家里沒插座嗎?我這也沒爆米花啊?你要來我這里看劇!
還有朋友出去吃飯, 一定要等菜上齊拍完照片才吃, 重點還不允許我吃,“急什么,等會就上起來啦,幾分鐘餓不死的。”
你約我吃飯我可是早中餐都沒吃來的,能為我的肚子考慮考慮嗎?你就不能一份一份拍再把他們P一起嗎?
還有出去玩,從頭到尾不停發小視頻和美拍
“看這邊好漂亮哦。”
“哦,等一下,等我先拍個小視頻。”
“你先拍,我去前面看看。”
"啊,干嘛不等我?”表示其實我想遠離你。
后面回來我給她看我手機里為數不多的幾張照片,"啊,這地方好美,有這地方嗎?我怎么沒看到,真的好美哦,你干嘛不高數我。“
我白眼,“你看看你自己手機拍的那堆照片和視頻。”
她埋頭苦翻,“有也,我怎么不記得了。”
因為你一直忙著拍照片和小視頻。
這其實是很普遍的了,現在很多人出去玩,拍照的時間比看風景的時間還要多。旅游到底為了什么,不是為了去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生活嗎,為什么變成了拍照留念。
4
最好的溝通還是面對面的。
現在手機不僅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經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一定是在看手機,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真的,眼沒睜都可以先摸索手機。
可我們在看手機到底在看什么呢,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然后繼續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為什么這些的無意義事可以代替我們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
所以我想說的是:約我出來玩手機的人,真的別約了,我時間多,但真沒多到來看你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