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學習中,各種線上課程,公眾號,腦海里不停接收各種知識,我們認同點贊,評論甚至轉發,有時候還會寫出小小心得。但是與別人交流時,所學到的知識,平常接觸到的技能好像又還給了作者。我們發現有那么多知識要學,有那么多課程要聽,但是哪些對我們是真的有用,哪些又是看似有用呢?
昨天是知識萃取實驗室開營的第一天,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取知識的? 讓我不禁思考了一番,想要把我的知識庫梳理一遍。 人們常說的“五官”,指的就是“眼、耳、鼻、喉、口” 五種器官,我們通過五官感受認識世界,那我就從聽、說、讀、寫說起。
一、 聽---喜馬拉雅
作為一個不斷學習者,手機成為一個學習工具,如今各種FM五花八門,作為高效率的工具,我使用的是喜馬拉雅,利用碎片時間來聽廣播。比如說,早起洗臉時可以聽英語廣播以及卡耐基學,以此來開啟美好的一天。中午午休時聽聽蔣勛老師的紅樓夢講解,仿佛深入其中。晚上回家后聽取100天訓練營,睡前則是伴隨張德芬老師甜美的聲音入睡。
二、 說
人要交流,我們每天不停的開口說,大聲說,然而我們真的會說話嗎?說話是一門學問,怎么說?怎樣說?說什么?我們通過不斷地輸入來學習知識,補充大腦。說是一個很好的輸出辦法,來檢測我們學的如何。1、因為工作需要,要不斷進修英語,所以我下載了一些英語課程和口語課來跟讀,每天跟著讀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2、最近報名參加了很多線上分享課,聽了許多大咖的分享,比如報名參加了自由空間寫作培訓班,系統學習了寫作技巧,來記錄生活點滴,也算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回顧。老顯咖啡廳剛剛打烊,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朋友,雖然并未謀面,每天小伙伴們分享了各種生活感悟,體會,讓我們在茫茫網海更近了一步。3、每天我們會與各種人聊天,與身邊人交流學習他們的說話方式,形成自己的說話體系,以便運用于生活中來。
三、 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路不必再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沒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審視自己。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與作者交流,去了解他的想法,讀他眼中的生活。我為自己制訂了每月書單,每個月基本上一兩本書左右,為了更好的總結與回顧,沒有制定太多內容。 從什么時候開始,各大公眾號涌現,在這里你可以學習到你想學習的一切,穿搭時尚,知識管理,生活美學等等。多讀當然要多思考了,俗話說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地思考,總結,反省才可以進步。讀書總是伴隨著思考,每天晚上的冥想也算回顧了這一天的生活。讀也包括看,我平常喜歡看美劇,TED演講,日劇之類的,電影雖短但是都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破產姐妹》從第一季開始追,喜歡max的真誠熱情,看到兩個姑娘從屌絲逆襲奮斗,看到了溫暖,看到了希望。
四、寫
我們為什么寫作,寫作是私人的孤獨的事情,通過寫作我們可以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每周一文,不設立主題,隨心所寫。有人問,寫作這么枯燥該如何堅持,如何寫。其實每天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或事,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多角度思考,不斷總結更新想法,堅持寫作,慢慢你就會發現原來下筆如有神如此簡單。寫字是一種習慣,記錄當下的想法,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與當時的自己對話。
總結:任何事情,沒有捷徑,都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但是要找對方法方式,有效思考有效學習,學會知識管理,優秀到不能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