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前,最愛思考的是否就是人生?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一生“摯愛”?
回想起過往的的經歷,好像也沒什么特別記憶猶新或想起就熱血沸騰的事情,生活平淡也不覺得特別,似乎大多數人 都是這樣在生活。2016年9月14日,七月與安生上映,但直到等它在電影院下架,周冬雨和馬思純獲得雙黃金馬影后我 也心思去看,最后在一個無聊的周末發現它免費首播了,我才隨性的點下了播放。雖然劇情并沒有觸動我太多,但我 看到了七月的自己,像她說的,一眼就可以看完一生。不同的是我好像沒那么幸運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工作,我知道 原因,我沒有努力爭取過,付出過,有時很懊惱,有時很急躁,有時很墮落,現在心態倒是平和了很多,平和到有個 收入不錯的工作就不錯了,最好能輕松自由點的,我現在想要的是一個能讓我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與業余之外的愛好。 現在70、80對90后的評價是有沖勁、不受約束、敢想敢做的一代。或許更多的是對這個社會認知不夠的原因吧,才會 覺得社會不是必須忍辱負重才能生存下來的地方,又或者向往自由的我們過于缺乏自律,其實我們很容易玻璃心,內 心敏感。
在沒有找到決定一生投入的事業之前,我們總在迷茫與尋找中,似乎一點點的好奇都能被我放大幾倍,生怕自己錯過那 個“機會”。當發生一點點的小興趣后,下一步就該自己嘗試做一下了,但深入再想想,似乎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帶著結果導向的興趣,從小延伸發展的事情好像并不是太容易,每天想要做點什么,但是摸不著思緒,這會兒我又陷入了沉思......
想想過去的自己,總是害怕未知,又或許做什么都很急切又容易失去興趣,現在的我或許多了些淡定與從容,但感到后怕的是這是不是另一種逃避,總在迷茫中摸索,卻感受不到前進,黑夜里的曙光如此微弱,我只能匍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