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拖延癥這個詞火了,大家紛紛附和:這說的不就是我嘛!百度百科上對拖延癥是這么解釋的:拖延癥是指自我調(diào)節(jié)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拖延癥。比如臨考前一周才開始復習,快到deadline了才開始工作,不定三四個鬧鐘根本起不來等等。
明日復明日的狀態(tài)不僅會拖慢生活節(jié)奏,更有可能影響我們的事業(yè)發(fā)展。大家都知道,這兩年自媒體大放異彩。有不少人一開始只是利用工作之余做公號,結果做的比主業(yè)還要好,干脆辭職專營自媒體。但更多的人是一邊看著大V的文章豎大拇指,一邊暗自感慨“要是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該多好”。
這些人遲遲沒有行動的理由也很多,諸如“自媒體的紅利期已經(jīng)過去了”“我也想做,可是別人早早就起步了,現(xiàn)在寫哪還來得及”“寫過幾篇,沒幾個人看,就放棄了”到最后,也只有羨慕別人的份。
細細想來,拖延癥的背后似乎有這樣一條邏輯:知道要做某件事,但不愿意開始或不知道怎么開始,即便開始了也無法堅持下去,在過程中越來越焦慮,最終失敗從而產(chǎn)生不自信,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還是實行拖字訣,工作生活變得一團糟。
不如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做事的方法,并成功地做成幾件事,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是不是就可以大幅度地解決拖延癥的問題呢?!蹲鍪碌某WR》正是這樣一本書,教你掌握做事的常識,成為會做事的人,并最終做出成績。
作者小倉廣在日本擔任管理顧問、人力資源顧問,主要業(yè)務是開發(fā)主管的領導力。著有《想當然卻無法做到:三十二歲開始必須遵守的法則》、《給領導者的七個階段49個絕招》、《好好說話》等30余部著作。
在書中,他用“標準的拖拉族”評價曾經(jīng)的自己。在意識到拖拉帶來的嚴重后果以后,小倉廣用了五年的時間,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改造”。來看看他五年后的改造成果吧:
四年內(nèi)寫完二十本以上的書,并出版發(fā)行
三年內(nèi)每天在電子報上發(fā)表文章,讀者超過五萬人
一年內(nèi)成功減掉二十三公斤
第一次挑戰(zhàn)馬拉松比賽,跑完全程等等
看到這些戰(zhàn)績,相信很多人會羨慕不已吧。其實,平時我們看到的類似的成功案例并不少,有人甚至把步驟都一一羅列分享出來了,可還是有很多人無法復制成功。對此現(xiàn)象,小倉廣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會做事的人習慣開始,大多數(shù)人只會想“等我準備好”
會做事的人習慣堅持,大多數(shù)人說“我看算了”
會做事的人習慣重復,大多數(shù)人心想“又要做一次”
因此,小廣倉總結出了做事的三個步驟:開始、堅持、重復。想要做好一件事,只要能做到這三個步驟,即使遇到再大的苦難,相信也能夠順利達成目標。
用一個很常見的例子進行說明吧。每年春節(jié)以后是健身行業(yè)的“黃金時期“,一方面春節(jié)期間吃的太好,導致體重飆升,另一方面受到”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的刺激,很多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萌生減肥的想法,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讀了《做事的常識》后,按照小倉廣的方法再來試一試吧。
立刻開始
從小事做起,更容易成功
有的人還沒開始行動就立下一個月減十斤的目標,結果跑步跑了一周,發(fā)現(xiàn)減下去的分量一頓飯就補回來了,立馬泄了氣。如果把目標降低就容易多了,比如,前十天只要換了跑步鞋出門就算達標,前三個月每月減重1公斤就算達標等等。完成小目標,循序漸進,自然能完成大目標。
設計開工儀式
事先準備好一套行頭,運動背心、運動褲、跑步鞋等等,喜歡戴帽子的還可以專門買一個運動帽。不要隨便拽兩件寬松的衣服就出門,每次跑步前換上特意準備的服裝,建立一種儀式感,目的是讓自己找到跑步的狀態(tài)。
趕走負面的想法
減肥其實是個挺枯燥的事。想要瘦下來,要戒掉高油高鹽的食物,晚飯不能吃太多,長期運動才能看到成效…想想都覺得很煩了,更不要說去做。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設定好目標,不要多想,照著去做就是了。
想象美好的結果,就能充滿干勁
有時候打打雞血還是很必要的。想象一下,減肥成功后別人投來羨慕的眼光;去商場買衣服不再受尺碼的限制,可以任意挑選;身體素質(zhì)變好了,每天精神奕奕。是不是頓時覺得充滿了動力呢。
堅持到底
養(yǎng)成好習慣
大家都知道碳酸飲料和油炸食物是垃圾食品,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但就是管不住嘴。從現(xiàn)在開始養(yǎng)成好習慣:把碳酸飲料換成低糖果汁,油炸制品換成烤制或炒制食物。這其實并沒有很難,卻在無形中少攝入了很多熱量。
不要停下來,每天都要有進度
減肥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中途放棄。也不能完全歸結為意志力差,很多情況是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耽擱了。比如原本計劃每天都要跑步,但是前天工作太忙沒有去,昨天有個聚會去不成,今天終于有空了,想到前兩天都沒去就不想動了。這時候保持進度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遇到突發(fā)情況,那么就把鍛煉的時間壓縮,哪怕只進行了十分鐘也可以。這樣你的大腦就會建立起“原來我每天都在堅持,千萬不能放棄啊”的認知。
把困難的事做出樂趣
跑步真的是一項很枯燥的運動。我曾經(jīng)試過每周跑五天,每次跑一個小時。一開始由于動力足還能堅持下來,但很快就覺得乏味了。人一旦覺得沒意思就會犯懶,腳步也沉了許多。后來我開始加入新花樣,在跑步機上放個ipad,邊跑邊看電視劇;路跑的時候戴上耳機聽聽音樂,或者來幾段百聽不厭的相聲。這樣的做法除了增加樂趣,還能用來計時。比如情景劇一般每集30分鐘左右,看兩集就完成了一小時的目標,時間過得飛快,完全不覺得痛苦。
讓身邊的人成為你的糾察隊
如果能找到幾個伙伴一起進行瘦身計劃,無疑會事半功倍。伙伴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甚至互相攀比。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將自己的瘦身成果發(fā)到朋友圈,相信看到別人的點贊和鼓舞,你會更有信心堅持下去。
對自己賞罰分明,意志更堅定
減肥有一條大忌:對自己太苛刻。很多人在剛開始減肥的時候,容易陷入卡路里的怪圈,生怕吃的超出標準,搞得自己像個苦行僧。其實你不需要每天都吃水煮白菜,只要完成了每個階段的小目標,完全可以敞開肚皮吃一頓來獎勵自己。不用擔心一頓飯就毀掉你的瘦身成果,肉也不是一天長起來的。
不怕重復
失敗幾次無所謂,不放棄就不算輸
很多人都有過多次減肥的經(jīng)歷,有的是減肥成功后又反彈,有的是壓根就沒成功過,而后一種人更容易在挫折中放棄?!皬哪牡咕蛷哪呐榔饋怼钡牡览泶蠹叶级?,做起來卻并不容易。成功的人和一般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永不放棄。減肥的方法有很多,運動的形式也很多,一種沒效果就換另一種,總會找到適合自己并行之有效的。無論失敗多少次,都不要放棄。
想成功,也要斷舍離
想要做成減肥這件事,就必須對一些東西斷舍離。比如戒掉油炸類食品和高糖飲料,推掉一些意義不大的聚餐活動,能站著就不要坐著,遠離沙發(fā)等等。你可以列出一個斷舍離清單,把阻礙減肥、導致失敗的壞習慣寫到上面,慢慢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最好。
做不到一百分,也要為自己喝彩
假如你原本計劃一年之內(nèi)減掉10公斤,最后只減掉了8公斤,不要急于認定自己是失敗的。比起大多數(shù)人在中途就放棄,你已經(jīng)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在肯定自己成果的同時,調(diào)整好計劃,向著最終的目標再出發(fā)吧。
憤怒,是重新振作的強大力量
每個人減肥的初衷都不同,由憤怒而引發(fā)的動力似乎更容易成功。比如男朋友劈腿了比自己瘦的妹子;去買衣服被售貨員直接告知“沒有你穿的號”;和同齡人走在一起被認為是母女。一旦你獲得成功,再回頭看看,那些令你憤怒的人或事,都比不上你收獲了更好的自己。
“開始-堅持-重復”的方法不僅能讓生活變得有條不紊,更能在工作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蹲鍪碌某WR》中,作者列舉了大量工作中的案例,看起來只是一些小道理,但這些小道理卻是創(chuàng)造大成功的關鍵。
書中提供了一些好的做事方法:把大目標分解成小計劃;工作前先進行頭腦風暴,畫出概念圖;利用零碎的時間處理零碎的事務。
列出了一些經(jīng)驗教訓:不規(guī)劃好時間就永遠沒時間;別把黃金工作時間浪費在做雜事上;遠離容易讓人沉迷的減壓方式。
以及如何面對失?。弘S時修正錯誤;為失敗準備補救方案;犯錯不必不斷責備自己。
總之,不斷進行“開始”“堅持”“重復”三個階段的訓練,循序漸進的做好每件事,最終你將獲得成功。
最最重要的是:別猶豫,做就對了! 從小事做起,累積更多的成功經(jīng)驗,掌握做事的常識,從此遠離拖延癥,讓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