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事情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依賴于我們的認知。
阿何的一篇文章很好《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相》,就是反映了這一點。我們自身決定了自己能看到的世界。
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所以我們處的環境,周圍的人,就決定了我們認知和見識。我們需要不斷地通過有效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認知力,對于更多事物我們能做出分析,并且在此得到啟發,成為自己的。
通過昨晚語姐的課程,我的總結如下:
1語姐全程說話語氣都很溫柔 ,講的是負面情緒 ,但是情緒一點也不受所講內容影響 。讓人覺得她一丁點戾氣也沒, 希望一個月的課上下來, 自己也能慢慢變成那樣 。現在已經有很強的意識要不帶情緒生活和處理事件了。
2語姐講了挺多, 但有些是主干。 其它是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理解主干所做的鋪墊。 所以聽完后 ,能在很多中提煉出簡短的主干 。有助于在生活中提醒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主干是語姐說的一個 思維原點(純干貨的意思嗎 哈哈) 【掌控可控因素】希望其它的一時想不起那么多時,能時刻記住這個 有點像張德芬說的, 所有的事分為三種事: 老天的事 ,別人的事, 自己的事 。我們要坦然接受自己改變不了的 ,屬于老天管的事。 也要放下執念放手 ,別人的事 。很多時 能把自己的事自己有掌控權的事做好就好了。
3有情緒出現時, 別同往常一樣壓制它, 轉移它。 而是接納 表達它, 情緒是股能量 ,我們讓它流通起來 它就不會傷害和操控我們 。情緒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有效途徑 。通過分析, 我們能找到不再適合我們的舊的認知模式。 解除它建立新的,這個角度情緒是信息。
4【人生的目的就是體驗】所以 ,遇到困難和不順時 ,想著這句話 ,覺得又是個挑戰和歷練來豐富我們的體驗的 。是否心態會積極很多?
雖然有PPT, 但那背后的信息實在太多 。譬如多問情緒激動的自己, 別人憑什么按自己期待的來怎樣怎樣 而自己怎樣做才能配得上你對別人的期待。這樣就把不可控因素轉移到可控因素上了, 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力所能及的部分 。還有調整我們的期待 ,把讓自己受挫的情緒來源 。看成是對問題的一種客觀反饋 只接收它所反饋的信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