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人物建模?
主要步驟
- 根據角色對訪談對象分組
- 找出行為特點
- 將訪談主題和行為特點對應起來
- 找出重要的行為模型
- 綜合各種特質,闡明目標
- 檢查完整性和冗余
- 劃分人物模型的類型
- 進一步描述特性和行為
綜合來看,步驟為:
找出行為變量
→找到重要行為模式
→綜合描述并明確人物目標
→區分主次人物模型
→進一步完善細節
1.根據角色對訪談對象分組
消費類的角色區分可以從家庭角色、態度、相關活動的方法、興趣和選擇生活方式的能力等著手。
2.找出“行為特點”
找到那哪些行為是所有用戶都做,但具體做法卻不同的。
比如“是會提前預約吧臺”這一行為變量,用戶1、2、6為經常預約,用戶3、4為從不,用戶5偶爾。僅需表明用戶之間的相對關系即可。
以下是從哪些角度來找到行為變量
- 活動——用戶做什么;頻率和工作量
- 態度——用戶看待產品所在領域和采用的技術
- 能力——用戶所受教育和培訓、學習能力。
- 動機——用戶涉足產品領域的原因
- 技能——用戶與產品領域技術相關的能力
3.將訪談主題和行為變量對應起來
找到重點的行為變量后,我們要將用戶和行為變量對應起來。
4.找出重要的行為模型 重要
完成對應后,尋找有共同行為特點的用戶群,分析他們的行為模式。
比如1、5、12號用戶抱團出現在“以搭訕為目的”、“注重酒吧環境”、“以后不再聯系”等行為變量的同一位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其顯著的行為模式。一般會發現2~3個此類模式
5.綜合各種特質,闡明目標
對于每個找出來的行為模型,要綜合數據中的細節。常需要注意的細節有:
- 行為本身(活動及其動機)
- 使用環境
- 使用當前解決方案遇到的挫折和痛苦
- 行為相關聯的人口統計學
- 行為相關的技巧、經驗和能力
- 行為相關的態度和情感
- 同其他人、產品或服務相關的交互
- 競品方案,類似技術
做這一步中,簡短列出描述行為特征的要點即可;適量添加任務個性的描述,讓角色豐滿,但不要添加過多虛構描述。
定義目標
目標
是最關鍵的細節,最好通過分析每個人物模型行為得出。
- 最終目標:通常大部分有用的目標是最終目標,大多數人物模型會有3~5個最終目標。
- 人生目標:對于消費型產品的任務模型來說,人生目標是最有用的目標,一般一個任務模型有0~1個人生目標。
- 體驗目標:一般作為隱含目標,比如不要浪費時間等等。可偶爾突出,一般0~2個。
6.劃分人物模型的類型
這一步需要將之前的結論,轉化為切實的設計工具
。
-
主要人物模型
一個產品的一個界面只能有一個主要模型。 設計原則:界面設計的關注點在于單個主要人物模型
-
次要人物模型
在不削弱產品能力以服務主要人物模型的前提下,可以滿足次要模型的一些額外特定需求。
-
補充任務模型
主次人物模型合在一起可以代表補充人物模型的需求,一個界面可以和任意補充人物模型相聯系
客戶人物模型
接受服務的人物模型
-
負面人物模型
也就是
反人物模型
,如果你的設計要刻意避免某些用戶,就需要做“反”的人物建模。
7.進一步描述特性和行為
- 包括所有的重要行為類型的總結
- 不要包含過多的虛構描述
- 不能未觀察到的細節加入行為描述中
- 不要再人物畫像中引入解決方案,而是突出痛點
方法回顧
通過分析各個類型用戶的行為(數據來自深訪、問卷),發現23個重要的**行為模式**,并整理出**何種用戶**會有這種行為模式;接下來分析這些用戶的真正**目的**(35個)。綜合以上結論,得到人物建模。
建模時要考慮哪些是主要人物建模,哪些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