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靜賢
前言:
我和兒子
我和兒子,可以說,一個固執(zhí),一個倔強。
我,雖然平時看起來似乎沒什么主意,什么都好說,可是在某方面一遇到自己認定的事情,我卻特別的固執(zhí),總是一味地堅持己見,就比方說在小孩教育問題上,我就特別堅持自己的意見和方式。
我的兒子,是個好勝心強且吃軟不吃硬的人。每次叫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須前面要先將就他,否則他會跟你扛到底。比如說兩歲多的時候,叫他不要把臟手放嘴里,并強抱他去洗手,結果怎樣呢?不但止哇哇大叫、拼命掙扎,而且一把他放下來,就當著你的面直接拿手在地上使勁擦幾下放進嘴里,斜眼瞪著你。
所以啊,我和兒子,可以說,一個是固執(zhí)媽,一個是倔強寶。
當固執(zhí)媽遇上倔強寶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呢?想想看,......嘿嘿!
好吧,言歸正轉,現(xiàn)在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說說我和兒子,即固執(zhí)媽和倔強寶之間的故事吧!
首先,先從固執(zhí)媽與倔強寶之間發(fā)生的幾個生活場景說起,
場景一:
固執(zhí)媽帶倔強寶到隔壁的小區(qū)去玩,開頭倔強寶玩得好好的,等準備回家了倔強寶開始鬧了,要去小區(qū)旁邊的小超市。去小超市?哼哼,固執(zhí)媽當然知道兒子要去那里干什么,堅決不去!
這時倔強寶開始哇哇大哭起來,并跪地不起。固執(zhí)媽脾氣也上來了,干脆走到一旁的值班室邊冷眼旁觀邊跟值班室的人聊起天來。兩個人就在這進進出出、人來人往的眾目睽睽之下較起了勁。
二十多分鐘過去了,倔強寶張開手臂對不遠處正冷眼看他的固執(zhí)媽用哽咽的腔調說:“媽媽,抱!”固執(zhí)媽把哭得眼睛發(fā)紅的還止不住抽泣的倔強寶抱了起來,這時旁邊的保安忍不住逗起了倔強寶:“下次還敢不敢不聽媽媽話了?”這話一下激怒了倔強寶,剛剛還安靜地依偎在媽媽懷里的他馬上掙扎著鬧著要下來。
下午睡醒覺,固執(zhí)媽跟倔強寶又恢復了原先的有說有笑,當互動得正酐的時候,這時倔強寶來了一句:“媽媽是老虎!”固執(zhí)媽以為自己聽錯,又問了一次,倔強寶又重復了一遍“媽媽是大老虎!”固執(zhí)媽一時無語,想想孩子那么小,兩歲不到,就會把媽媽比喻成兇猛的大老虎了,這可沒人教的喔!一時間各種心情上來,五味雜陳。
場景二:
跟場景一發(fā)生的時間差不多,也是倔強寶剛剛兩歲左右的時候——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那時固執(zhí)媽與倔強寶的關系是多么緊張,常常動不動就會起沖突、有矛盾。
那還是夏天的一個中午,固執(zhí)媽幫倔強寶洗完了澡,準備幫倔強寶穿衣服時,這時倔強寶出聲了:“媽媽,我要喝牛奶!”“行,你穿好衣服就幫你倒!”“不,我就要現(xiàn)在喝!”“穿好衣服再喝!”“不,就現(xiàn)在喝!”于是固執(zhí)媽和倔強寶又開始對峙了,誰也不讓誰。
倔強寶哇哇大哭,固執(zhí)媽也氣憤地走出房間;倔強寶好幾次光著身子哭著跑出房間,要求固執(zhí)媽給自己倒牛奶,而固執(zhí)媽跟往常一樣狠著心對倔強寶的哭泣哀求無動于衷。
又同往常一樣,倔強寶最后又屈服下來:“媽媽,幫我穿衣服。”固執(zhí)媽走過去幫倔強寶穿衣服,想著也趁勢好好教導一下兒子,便故作語口婆心狀說:“你看看你,如果剛剛聽媽媽話,把衣服穿上,現(xiàn)在牛奶都喝完了!”哪知,固執(zhí)媽的話還沒說完,倔強寶的胳膊剛伸到衣袖的一半,聽到固執(zhí)媽的這番話倏地變臉了。固執(zhí)媽一看這形勢好像不妙,趕緊把一旁準備好的牛奶遞上給兒子,沒想到兒子把手一揮,連衣服也不穿就趴在床上睡覺了,看這架勢,固執(zhí)媽也無轍了,只得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注意!下次一定要注意!
固執(zhí)媽和倔強寶博弈的結果
固執(zhí)媽和倔強寶經(jīng)常起沖突,兩人經(jīng)常遭遇互相博弈和對峙,這樣的后果會是什么呢?看看身邊人的反應就知道了:
固執(zhí)媽的父母看不過去了,忍不住發(fā)聲了:“你看看你,每次你帶小孩幾天,小孩的脾氣都一下變得那么差,固執(zhí)、暴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而我們帶呢,孩子基本上天天都開開心心、笑呵呵的。這是怎么回事啊?”
倔強寶的爸爸也忍不住出聲了:“次次你帶小孩,小孩基本上都哭,沒有一次不哭的,而別人帶小孩,每次小孩都開開心心的,也不知你是怎么帶小孩的!”
對此,固執(zhí)媽也忍不住反省:“我是怎么帶的小孩?為什么我一帶小孩,小孩就經(jīng)常哭?難道我哪里做錯了嗎?可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啊!”
固執(zhí)媽的覺醒和轉變
有句話說的經(jīng)典:“這世上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說到底,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的根源都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所有問題的始作俑者。
“我該怎么做呢?”面對兒子的倔強和母子之間愈演愈烈的緊張關系,固執(zhí)媽陷入一籌莫展之中。
這時固執(zhí)媽的父母——孩子的姥姥、姥爺出聲了:“不要總是跟小孩太過計較,總是讓小孩哭,這樣對小孩的成長和性格培養(yǎng)也不利,表面上好像家長贏了,但實際上卻讓孩子養(yǎng)成動輒就大哭大鬧的爛脾氣。
而且父母也舉出例子:“你看,小孩在我們這里從來不哭,天天樂呵呵的,一回到你們那里幾天回來,就變得脾氣特別地大,動不動就哭鬧。你們那種教育方法啊,真是把聽話的小孩也教出皮的小孩!”
固執(zhí)媽陷入了沉思: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怎樣性格的一個人?
想想孩子出生后這兩年的相處,事事無不顯示出這是一個好勝心強,凡事喜歡爭那一口氣且吃硬不吃軟的人。這樣的性格特征可以說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里俯拾即是,比方說,孩子叫你抱,你不抱,他就哇哇大哭,你看到孩子哭,心軟了,就抱起來他,可不到一會兒,孩子就會說:“媽媽,我不要抱了!”——孩子就是這樣一個吃軟不吃硬,且喜歡爭一時之氣而且爭到一時之氣又馬上軟下來的人。
想通了這點,固執(zhí)媽在以后跟倔強寶的相處中,都不再固執(zhí)、一意孤行地對倔強寶提各種要求了,每次與倔強寶交流時,固執(zhí)媽都會有意讓一讓倔強寶,順著倔強寶的意思去走,然后倔強寶的心理得到滿足了,很快倔強寶又會按照媽媽的意見去做。
這樣做的效果也日益呈現(xiàn)出來了:固執(zhí)媽與倔強寶兩人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固執(zhí)媽不再那么固執(zhí)了,倔強寶的心情也總是好的沒法說,天天笑呵呵,而且也特別的聽話和懂事——而這一切,可以說只有身邊人才清楚地知道這聽話和懂事的孩子是如何教出來的。
關于此事給我的想法和啟發(fā):
固執(zhí)媽和倔強寶之間的從矛盾到和諧的相處歷程也大概說完了,不知其他的家長看到這則看似簡單實則并不簡單的故事會有什么想法,會不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
于我而言,我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并跳出來看,得到啟發(fā)有:
一、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獨立而特別的個體,所以對待孩子,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征,即對待孩子,一定要因人而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也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切忌一意孤行地采用專制甚至棍棒法,非打即罵,這樣做的后果,看看上面的故事,有心的家長也可以想到后果會是怎么樣的了。
二、與孩子相處一定要遵循人與人之間基本的處世之道。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有自己尊嚴的個體,比如說上面的故事,最終解決的辦法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以柔克剛。身為孩子長輩和榜樣的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一定要遵守這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處世之道,而且也要以身作則,而不要打著愛的名義或者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就在那里自以為是、倚老賣老,對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甚至胡作非為。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不僅處理不好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而且也做了孩子人生路上不懂處理問題的壞榜樣。所以想要孩子怎么樣,首先自己就先怎么樣。
說到這里,忍不住往深里說下:
我和兒子,固執(zhí)媽與倔強寶,兩個人看似固執(zhí)、倔強,其實而不盡然。我雖然某些方面比較固執(zhí),但我喜歡學習和成長(這里并沒有贊美自己的意思,而是實事求是地說),只要一發(fā)現(xiàn)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不對,就會馬上去反省、去改正(這從上面的事例中也可看出);而我的兒子,倔強寶,說倔強也不是最倔強的,就像上面說的,只要旁人稍稍就下他,就馬上軟下來,可以說次次都是在爭那一時之氣。即使是這樣,當兩個人互相不從、堅持己見的時候,兩個人的關系也會變得特別地緊張、特別地僵(而且我這個倔強寶當時還不到兩歲哦),這樣下去,隨著倔強寶的一天天長大和獨立彼此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有多惡劣就可想而知!
——從這就引出一個話題:如果兩個人性格都是強勢且固執(zhí)怎么辦?——在愛的名義下長久地互撕可以說就是這類關系的最常態(tài)。
而這樣的代價是什么呢?
破壞甚至催毀彼此親密的血緣關系。這個就不用說了,在專制父母和倔強孩子的家庭里,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著,而且基本上每個互撕的結局都差不多:慘痛,無贏家,雙方都是失敗者。
毀滅一個人的人生和前程。好勝心強不好嗎?有主見不是優(yōu)點嗎?大刀闊斧、敢作敢為、有魄力這些難道不是形容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嗎?難道不是一個成功者應具備的素質嗎?可為什么在一個家庭里,尤其在一個強勢父母的眼里,卻是容不得的沙子?!——從這里又可以看出大部分專制父母的本質:無知且自私。
這真的是一場悲劇,在這場互相爭取發(fā)聲制高點且長年累月的激烈戰(zhàn)斗中,沒有也不會有一個贏家:
父母輸了,在這場長期而激烈的戰(zhàn)斗中,他不僅收獲了孩子的恨,而且還收獲到了一個叛逆、固執(zhí)且不擅思考、做事容易沖動的可謂人生失敗者;
孩子輸了,本來以他的聰明才智、過人膽識和魄力,做出一番事業(yè)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他卻身不由己地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和時間、精力都放在了與父母長期的博弈上,讓自己的人生在與父母的博弈、賭局中走得越來越偏,最終輸?shù)靡粩⊥康亍?/p>
這不可悲嗎?而且更可悲的是,我身邊這樣關系的可以說比比皆是,基本上每個角落里,每個場景中都可以見到專制父母與倔強孩子之間的博弈。于是一出出情感悲劇、家庭悲劇,還有人生悲劇就這樣每天在周圍人、身邊人的生活中此起彼伏、周而復始地上演且經(jīng)久不衰——可悲啊!
所以,有心而又喜歡甚至習慣于專制的父母是時候該好好反省了!不管家里有沒有倔強的孩子,特別是身邊的孩子如果對自己言聽計從,那就應該警惕了,不管這是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這都絕對不是一件好事。真正的教育,那就是培養(yǎng)出一個獨立、有思想(有自己想法和主見)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培養(yǎng)孩子成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