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采訪是在周五早晨變現學院例行大班會后,抓住海明教練可能及時看到消息的機會做的一次采訪。
先說一下我的一個感受,在沒進入變線學院以前,也沒有這么崇拜過一個個人,來到變現學院的第1周也和大多數新人一樣很懵圈的狀態。
我能從一些介紹信息或文章、海報看到關于海明教練的側面信息,這些我猜不到有多少包裝信息或說個人崇拜、主觀看法,但只在一周時間的各種大大小小會議中,海明教練說的話,我能感受到他擁有強于一般人的思維模型,犀利的看事物本質觀點、親和的經驗之談,的確是那么的吸引人,我,還想挖掘更多……
是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追隨,智慧如紅濤教練型人物、還有鐵桿關系般一群精英同盟、默默付出與交付信任的更多進取型伙伴,大家都朝著積極目標不斷前進、不斷學習,他怎樣擁有這股凝聚力?
對于剛來到變現學院的懵懂狀態,我不僅想要更多的了解學院文化、整體架構以及內容體系,更迫切的還想知道一些相關的價值核心和與創始人直接對話的挑戰。相信有些小伙伴跟我有一樣困惑和想法,那么由創始人直接來給大家解答就是最佳方式了。
就是這樣帶著好奇和崇拜,還有一絲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海明教練接受我的采訪。半個小時后海明教練直接撥通語音過來,真正開始了我們之間的對話。
在社群里很多伙伴“日精進”中都提到海明老師的“20字方針”,更全面的說是《執行力20字方針》:目標設定、責任鎖定、節點檢查、及時激勵,主動匯報。
我好奇于是什么樣的內心成長經歷,海明教練經過哪些經驗歷練,在這個過程中都做了哪些付出與努力、踩過哪些坑,最后才總結出精簡干練的有效方法論呢。
其實海明教練的答案并不復雜,就是在不斷學習、不斷行動的過程中去體驗、去升華和優化、微創新,在實踐中提煉。海明教練說,這個方法論最初來源于某個機構,不過那個機構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這里我在想,有些目標沒有走到最后的很大原因并不是人們不知道方法,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堅決的執行,徹底的貫徹那個定海神針吧。
執行力是很多人到達成功以前很欠缺的,有的人停留在知識輸入淺層面,表面的思考了執行力,事實上準確的落腳點應該在不間斷的行動層面上。
海明教練說:“20字方針其實就是一個工具”。工具需要我們去利用,它就是帶我們成功起飛的翅膀,那么大家能背下它們,并貫徹落實嗎?讓思維系統化、有模型,形成閉環。
海明教練最初也和大家一樣嘗試過某些低效方法,比如也曾在社群被踢出群。呵呵,這樣的海明教練是不是更加的親和了,但是海明教練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改變策略,探索出新方法并去驗證,就是海明教練常說的“服務變現”了。
服務做基石,研究遷移到對方痛點需求,并去幫忙解決的有效方案,不斷得到他人信任,成為超級鏈接者。段位高手也有他們的煩惱,主動尋找方案方法借花獻佛也是一個好辦法。
海明教練還聊到有的人認為自己不能夠自信起來是因為底氣不足。這恰恰是很多人把順序弄反了,底氣從哪里來?不是你先有了底氣再做,底氣它從結果中來,不做怎么會出結果呢?
如果你不開始,那么你永遠走不出來。第一步是先去做,再得到底氣,所以改變一下順序,先做再有結果,并且這一環的改善我們并沒有損失,起碼得到了成長,成長就是一種底氣,這就是正確成功的順序。
采訪海明教練的第1個問題后,我收獲到了一個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當然,以后還有很多機會學習我所不知道的更多思維升級。
第二個想解決的問題是:請海明教練給潛水三個月的學員一個思維上的建議。
海明教練認為現在社群95%都在潛水,這就是痛點。需要有時間參與,如果不付出時間,我們肯定不能得到回報??梢远喾窒?,多統籌,其實有很多的方法,做主持人就是一個杠桿法。
是的,我想不知道怎么做,只是我們還沒有真正想做出行動的自我障眼借口罷了。
慢一點也沒關系,每個人也許有各自不同的節奏和選擇,變現學院一直在積極運作,等候每個人的啟動。激活刺痛一批人先跑起來,先受益,吸引帶動更多的人來收獲。
海明教練很真誠的說:學院團隊也用心的在使用機制幫助著大家,比如讓每個人都能聯系三個人,還有邀約人陪伴,也能有死黨陪伴,有班委負責制,助理負責制等等等…,還有最簡單的方法,加入訓練營參與打卡,收獲自然就有。慢慢來,有個平臺支持你。寫到這里真的有感而發:一種家人的氛圍,一種家人的感覺。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我自己需要得到幫助的問題,請海明教練給剛進入學員一個學習上的建議。
海明教練的回答總是言簡意賅,我們簡單看見事情,去做就好了。海明教練建議學員可以先通過入學手冊、學院地圖來了解變現學院,不要被習以為常式的忽略習慣而忽略了重要細節。
的確,我們會因為社群太多,精力不夠,習以為常的不用心。
新學員不會孤單,海明教練說:學院關懷環節設計用心,有層層遞進的幫助,底層的目的是讓大家拿到結果。
是的,一開始我們都會不明白、有疑惑,那在鏈接到來之前,我們是選擇等著還是選擇主動出去鏈接呢?改變從思維上開始,我們已經在路上了,我們不孤單。教練說:多大參與就有多大收獲。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做完采訪的第1天和第2天我都有大塊時間外出,然后感覺沒有找出完整時間來做總結,今天第3天了,不是都說做一件事情的積極性超過72小時就會大打折扣嗎?趕緊先把寫文章這件事落實出來,就算沒有完成,也把他先做出來。
可能有些小伙伴也有類似這樣的想法,想找出整塊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情,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現在生活中很多時間都被分割了,難以找出比較大塊的時間來專注做一件事,所以先完成再做完善。做任何事都先完成它再完善它,就會越來越成熟與更接近完美了。
借這個采訪結果希望能給有困惑的小伙伴也帶去有價值的參考?讓我們一起在變現學院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感謝海明教練在采訪過程中的陪伴與支持,雖然我們才初步認識,但我居然有一種認識很久的朋友的感覺,那是一種相互看見與相互尊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