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把歷史恢復成普通人的歷史,并使歷史與現實密切相聯。”——著名口述史學家保羅·湯普森
鑒于對《海洋之歌》這部影片的喜愛,今天繼續摘取其中的一個情節,來嚴肅地談談口述史。
小本為了救妹妹雪兒落入奇妙洞穴,偶遇偉大的記錄者(the great Seanachai)。他是一位擁有長長白發和胡須的老爺爺,他沒有記憶,而他卻是古老故事的記錄與講述者。他將每個故事記錄在他長長的發絲中,有的故事已經完結,發絲便不再生長,而有的故事仍在繼續,相應的頭發便仍在生長。他為人們指明道路,順著故事的發絲,便可以找到主人公的坐標。然而他的命運也和海豹精靈雪兒息息相關,倘若雪兒被抽離情緒與記憶,他也將永遠消失。
可以說,影片中偉大的記錄者就是愛爾蘭傳說的傳承人,他們是繼承者、是講述者、是詩人,也是歷史學家。他們將未被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和法典保存在他們長長的詩篇當中,就如同片中的老人將他們保存在長發中一般。
他們是酋長之臣,肩負記錄部落歷史的重任,備受眾人敬仰愛戴。他們擁有當地民族獨有的口述方式、表達風格、傳頌姿態,自認為是這一技法的繼承者。
或許他們只是部落中的一員,喜聞樂見,善于表達,在聚落的慶典或夜晚星空下篝火邊上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被人期待贊許成為故事的講述者。
他們也可能是流浪的詩人,將沿途的見聞,生動的再現奇幻的旅程,并借此獲得食物與蔽所,他們匯編、他們吟唱、他們到處游走,他們就是攜帶傳說的詩人。
這些偉大的記錄者并不僅僅存在于古愛爾蘭凱爾特文化中,他們遍布了全球各大洲、各民族。在我國建國初期,仍有不少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依賴口口傳頌的神話傳說了解自己的過去,仰仗老人口耳相傳族間規約指明未來的方向。這些偉大的記錄者,是活態的歷史,是我們了解過去、展望未來的基石。
然而就如同影片中一樣,這些偉大的記錄者卻沒有記憶。沒有文字的記載,他們口口相傳的故事內容根據時空流轉,也在不斷地改變、重構。每個時代的繼承者、講述者與詩人,都在做著自己對古老故事的闡釋,表達方式千變萬化,傳到人們耳中的故事便也有千千萬萬種。與傳統書面文獻記錄不同的是,這些口述的歷史不斷變化,常常令人困擾,故事如此繁雜,到底何為事實?
盡管如此,這些記錄者仍然偉大。他們講述的是活態的歷史,不論是講歷史還是聽歷史的人,皆能夠在古老經驗中進行互動,就如同老人與小本與雪兒的關系。故事內外,生死相依。知往明今看未來,這才是歷史存在的意義所在。至于那些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誰又能證明它就是真實存在的事實呢?
我們不必去追尋故事是否真的發生,我們只需要明白故事發生的意義。
偉大的記錄者本不需要記憶,因為所有的故事都變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
當我們捉起了那些長長的發絲,便牽動了過往,也指向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