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譜家訓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歲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輝。姓氏家譜,各具千秋,研究家譜,其樂無窮。通過家譜,撫今追昔,古圣先賢,仁人志士的生平事跡,力透紙背,遺留于故紙堆中斑駁的墨香里。
我是一位“家譜迷”。20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本普通的柳氏家譜,讓我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也因此迷上了家譜,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從一家之譜,到百家姓氏,我開始了漫長的尋根之旅,雖然道路坎坷,無怨無悔!
1970年,我出生在浙江蘭溪的一個農民家庭。柳姓是大姓,我們村就有三四千人。父母識字不多,兩個伯父卻是當?shù)赜忻淖x書人。經常聽他們說起一位名叫柳貫的祖宗“柳待制”,如何的才高八斗,如何的多才多藝……先祖“柳待制”在我心目中,既神秘,又高大,對于他,謎一樣的人物,我心中充滿了崇拜。
1989年高中畢業(yè)后,我賦閑在家,開始通過村里文化人尋找自己的家譜。一次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了一套17卷本的民國《蜀山柳氏宗譜》,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柳貫之死”的傳說,根本是子虛烏有。
高中畢業(yè)后,我經常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地尋找家譜。家譜是傳家之寶,一般不輕易示人。我就找親戚、托關系,一般都會如愿。就這樣,在殘缺不全的家譜中,我逐漸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和柳氏家族的淵源。浙江蘭溪這一支柳氏是宋朝時遷來的。當年,先祖柳鑄護駕宋高宗來到臨安(今杭州),時任參議大夫的柳鑄不滿秦檜賣國,辭官隱居于現(xiàn)在的蘭溪一帶,后代便在這里繁衍生息。
柳鑄的六世孫柳金,曾中右科進士,生四子柳賀、柳貫、柳寶、柳實。柳貫,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教育家,“儒林四杰”之一,他是我的21世祖。
從家譜中得知,柳氏鼻祖柳下惠,本姓展,名獲,字禽,出生于公元前720年,是魯孝公的后裔。“柳下”是他的封邑,“惠”是他的謚號,后人尊稱柳下惠。根據(jù)柳氏家譜和歷史上的記載,柳下惠的后代有兩支,一支姓展,一支姓柳。柳姓從祖籍山東兗州,輾轉遷居到河南濮陽、河東解州(今山西運城)等地。河東柳氏是名門望族,在唐朝時與著名的裴姓齊名,有“裴柳”之稱。
一般人,只知道柳下惠道德高尚,坐懷不亂,其實柳下惠誠實守信,秉公執(zhí)法,主張和平,還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退居柳下后,創(chuàng)辦私學,招收弟子,授業(yè)解惑。他90歲時,上門求教的學生,還不下百余人。
柳氏家族,忠孝傳家,詩書立世。身居高位,廉潔奉公;人處逆境,堅韌不拔!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光輝篇章!留下了柳下惠直道事人,柳莊社稷為重,柳世隆一經傳家,柳渾不治產業(yè),柳宗元文以載道,柳公權心正筆正,柳玭清廉勤謹,柳開復興古道,柳永人清詞清,柳貫主善為師,柳英清官第一等先祖遺風。
河東世澤啟千年,筆諫家聲傳萬古!文學家柳宗元和書法家柳公權,可謂是柳氏家族之翹楚。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出身官宦家庭,才華橫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膾炙人口的詩文作品,著有《柳河東集》。柳公權,陜西銅川人,書法遒勁有力、結構嚴謹,自成一體。
柳氏家族,光耀千秋!知道這一切后,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我的家譜的輩分:瑞、喜、全、成、克、遵、祖、訓,譜名遵喜。為了學習、繼承先祖柳貫的道德文章,曾一度自作主張改名為“貫天(冠天)”,意為“一飛沖天”,后來慕道先賢,又改名為“柳哲”,沿用至今。現(xiàn)在想來,當年實在有些好高騖遠,但先祖的豐功偉績,對于后代確實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
弘揚祖德,傳承家風!如今,我給兒子取名“祖和”。“祖”是在家譜中的字輩,“和”字則取自先祖柳下惠的尊號“和圣”,希望把柳氏祖先的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