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識別負性思維
? ? ? ? 自動性思維是一個經驗圖式,偶然事件的觸發相當于摁動按鈕。一摁按鈕,情緒就出來了,行為也跟著表現出來。
? ? ? 自動性思維里多負性思維,有沒有正向思維呢?比如:跟志同道合朋友一進歌廳,身上每個細胞都興奮,心情就放松激動;一到風景勝地,高山溪谷,心情就舒爽,腳步就輕快,想喊想唱。就像望梅止渴的條件反射一樣。
? ? 負性自動思維怎么中間就多了一道不讓人察覺的假定性認知模式呢?長輩或權威人士反問我,我怎么就認定他是否定和責備我呢?XXX一打電話,我怎么就冒出“他在追究我責任”的念頭呢?這中間隱含著一個什么假定認知模式呢?如果他打電話找我,或詢問一些問題,就是在責備我不負責任,就是在否定我,就是在說我不好。那么,這下面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我不夠好!我是無能的!我是笨的!我是被人看輕的!
? ? ? 到底誰在我幼小心靈種下了這個核心信念了呢?是父母親?是二伯五叔?還是鄰家大叔?他們有什么否定的事實依據嗎?還是他們的支言片語被我一顆敏感的心捕捉而錯誤的內化成一個事實?還是性格中有自卑因子?我想誰也不會生來就自卑,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外部環境和他人的評價,這些又偏偏被自己毫無遺漏地內化于心,一經具體事件觸發,自動思維就彈出。
? ? ? 可不可以這樣設想:父母說我做的不好,是為了鞭策我做得更好;二伯看似反問的語氣,是為了考驗我是蒙的,還是真做出的;領導電話找我,雖沒什么好消息,也不是壞消息,他只是就一段事情作個澄清……這樣想來,我底層的核心概念也變了。如此重復,慢慢就固化成另一個思維模式――正性思維。
? ? ? ? ? ? 2017.10.27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