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體性孤獨》,聽到書名就覺得有意思。一聽到書名就會聯想到每逢聚會一群人低頭關注自己手機內容的畫面。看了這本書才知道,群體性孤獨自然是包括互聯網對于現實人際交往的阻礙的,然而遠不止。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述機器人時代里孤獨中的新型親密關系,第二部分則探討網絡化生存里親密關系中的新型孤獨。
? ? ? 在第一部分中,特克爾將目光首先聚焦在了上世紀末風靡的電子寵物——“拓麻歌子”和“菲比”身上。這些會動會叫的電子寵物改變了孩子們對生命的理解,孩子們在養育電子寵物的過程中,產生了電子幻想,付出過愛,也感受到過愛的回報,獲得了一種家長式的沉浸。如果說這些虛擬的寵物觸發的是我們需要被關懷和關懷的較淺層情感,那么社交機器人則更加深入到我們的內心。在書中,“凱斯麥特”是能夠通過社交互動進行學習的機器人,它擁有一套“情感系統”。雖然和機器人成為朋友或是伴侶輕松又自在,但將機器人視為我們的朋友或伴侶,會降低我們對他人復雜性的接受程度。在嬰幼兒時期,我們會以簡單的二分法看待世界,世界有好的部分,也有壞的部分。為了維持更現實的關系,我們必須學會接受自己和別人的復雜性。而和機器人在情感上的交互像是一種倒退——我們完全不需要思考太多,就能收獲一份和諧友好的關系。
? ? ?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群體性孤獨。在食堂的隊伍中,在擁擠的地鐵里,大多數人都在隔著手機屏幕里打字聊天、打游戲,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網絡氣泡里,在彼此獨處的環境下打交道。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手機早已成為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彼此糾纏,難以割舍。互聯網的誕生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在人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的如今體現得更加明顯。它既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便利成為我們推動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會阻絕我們對于生活其他部分的感受,很難再有拋開互聯網的純粹生活。很多人開始懷念沒有互聯網的生活,包括我在內。
? ? ? 在現代拋開科技拋開媒介生活雖然不現實,但我們不妨稍微脫離一下被困住的生活。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生活最真實的追求是什么。不被虛擬所困,接受現實的缺陷和真實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