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跑步帶給我的思考

今天收到杭馬報名未中簽的消息,有點失落。

想跑馬拉松這個事情,已經心心念念了很久,特別是去年看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內心的悸動就更加按捺不住。這本書當時是一口氣讀完的,今天重新翻出來再讀一遍,又有新的觸動。

村上說,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所以這本書更貼近村上本人,是以跑步為基軸的一種“回憶錄”。

就像薩默賽特·毛姆說的:“任何一把剃須刀都自有其哲學。”

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客觀的東西來。

跑步就是這樣。

夏天順著查爾斯河河濱跑上一個小時,就仿佛用水桶潑過水,身上每樣東西都被淋漓的汗水打得透濕。因為日曬,皮膚火辣辣地疼。頭腦變得朦朧恍惚,無法完整地思考任何一件事情。

可是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跑步對我來說,不單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說一面積累參賽經驗,一面將目標的標桿一點點提高,通過超越這高度來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為之日日付出努力。

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處于極為平凡的水準。然而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 ,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識到,遭到誤解、受到非難的苦痛和創傷在人生中其實很有必要。仔細想一想,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

心靈所受的傷,便是人為了這種自立性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

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的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

村上說自己是那種放任不管的話,什么事都不做也會漸漸發胖的體質,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但村上從三十二歲開始跑步,卻是堅持跑了二十多年,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是意志力的原因嗎?

老實說,我甚至覺得每天堅持跑步同意志力強弱并沒有太大關聯。我能堅持跑二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么痛苦”。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么也堅持不了。

他說自己如果想就河流作一番思考,想就云朵作一番思考,然而腦海卻空空的時候就去跑步,在親切美好的沉默之中,一味地跑個不休,讓肌肉發生呻吟來提升理解的深度,慢慢也就心領神會了。

這是跑步之于小說家的意義。

那跑步對我們的意義呢?

也許是想寫一個方案沒思路,想念一個姑娘見不著,想減輕體重卻剛剛吃完甜點……這時候選擇去跑步吧!

心靈和身體的擰巴,總要有一個先打開。

對我來說,跑步是和自己的對話。焦慮的時候跑完步,就像和自己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會莫名的沉靜下來,一如剛剛刮完一陣風,滿地的寧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