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組 岳 濤
過去我們常講,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大福利。通過參加肥礦集團組織的,北京明德經綸管理科學研究院授課的學習型組織第四期強化培訓班,我認為原來講的這句話,應當作一簡要修訂,這樣表述起來可能會更準確,即:好的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大福利。
員工靠企業生存,企業靠員工發展,兩者是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員工是企業最可富貴的資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素質技能的提高,而培訓就是架通兩者的橋梁和紐帶。
一個時期以來,企業以及各單位對于員工的培訓工作不可謂不重視,我們每年,每季,甚至每月都要下達任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各類培訓,目的就是盡快提升員工素質,使其盡快達標,跟上形勢任務的發展要求。實事求是的講,我們的培訓大多不盡如人意,往往感到學員在在自覺接受,入耳入腦入心方面總是差那么一點點。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這次通過接受明德經綸的授課,我似乎初步找到了答案。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在培訓的方式上
我們基本上還是灌輸式的,把學員當作小學生,采取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方式進行宣講。而明德經綸授課強調的卻是互動、提問,讓學員的思維始終跟著老師講授的內容走,使學員時時處在緊張不斷的思考之中,不敢稍有懈怠。否則,老師一旦提問,就有可能卡殼斷檔。
二是在培訓的內容上
我們往往是就理論講理論,就理念談理念,理論講得多,故事講得少,內容干枯不生動,學員聽起來不感興趣,更談不上激情投入。歌德講過:“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明德經綸的老師們授課的最大牛就是把理論講活了,善于講故事講案例,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事例闡述一個個看似艱深的道理,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共鳴,引發同感,增進認同。
三是在知識儲備上
我們對要講的內容往往研究得很不夠,視野不夠開闊,知識面狹窄,功課做得不充分,難以給學員更多的信息刺激和信息輸入。這樣的培訓怎么可能會有好的效果呢?當老師的都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們現在身處知識更新巨變的時代,學員的信息來源渠道極為廣泛快捷。在這種情況下,授課人自己如果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是根本無法滿足學員需求的。所以說, 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受學員歡迎的培訓老師,可先嘗試著從裝滿半桶水開始――如果認為一上來就要求有一桶水過高的話。
我們需要向明德經綸學習的培訓之道,當然不止這三個方面。但我們如果能夠先從上述三個方面切入,持續改進,肯定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培訓成效。我想,這也是算是我們請外部專家接受培訓之外的一個意外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