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看官,在破解晁蓋死亡真相之前,請容許在下引用《三國演義》中白帝城托孤的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能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句話,就是奸猾無比的一代梟雄劉備臨終遺言,和劉皇叔一樣,破解晁蓋死亡真相的轉折點,就在于晁蓋的臨終遺言:“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看上去平淡無奇,看過水滸的都知道,晁蓋是被射成重傷而不治身亡的,作為梁山的頭號扛把子,死在外人之手,自然要給下一任接班者,留下點什么,總不能白死了吧?
關鍵是,問題就出在這句話上!
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
晁蓋領軍攻打曾頭市的時,中了一支箭,拔出來一看,箭身上刻著“史文恭”三個字,這句話作者施耐庵,在原著中反復提及了這個名字。
貌似,沒什么貓膩和伏筆,可作為讀者的我們,往往被一些先入為主的信息誤導,否則柯南怎么還沒完結呢....
箭支,是史文恭的箭,都刻上名字了,肯定不會有假。
但是,放箭的,真的是史文恭嗎?
《戰狼2》中,冷鋒根據一枚雕刻特殊花紋的子彈頭,尋找殺死戰友的雇傭兵,最后決戰,冷鋒發現老爹就是這種特殊花紋子彈的主人。
請注意,如果老爹的這把槍和子彈,交給他的下屬,然后實際上是老爹的下屬,殺死了冷鋒的戰友。
反應過來沒有?
箭支,是史文恭的箭,但未必是史文恭放的箭!
況且,《水滸傳》原文已經闡述了,晁蓋進攻的位置是北寨(守將是曾涂與蘇定),史文恭是作為主帥坐鎮總寨指揮戰斗的。
弓箭手在箭身上涂抹標記,除了顯示個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增加證明,究竟是誰射殺了敵人,以便于兌換軍功,步兵和騎兵,都是取敵人首級為標記,所以弓箭手要想立功,這種證明方式,是很有效的。
現代的子彈,都能撿拾彈殼,重新裝填為子彈,那么古代的箭支,也自然重復發射,要不然就沒有“草船借箭”這個成語了。
原本已自言語不得的晁蓋,忽然醒了過來,轉頭看著宋江...
晁蓋臨死前,是否對察覺自己死亡的詭異?雖然那支箭造成的創傷很大,但是好像還不至于啊....
梁山頭號扛把子的名號,晁蓋不是靠世襲得來的,而是靠武力獲取的(本身這個職業就不光彩,誰拳頭硬聽誰的也沒錯。),現在自己快不行了,下一任接班人的選擇,就尤為重要。
按照常理說,晁蓋伸腿,宋江順位,這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宋江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獲取了名義和實力上的二把手地位,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威望均無人可比。
所以,晁蓋無論情愿還是不情愿,找宋江接遺囑,沒毛病。
但是,晁蓋臨終遺囑的強大性,簡直就是白帝城托孤的翻版!
晁蓋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因為他叮囑的不是梁山日后的走向,包括照顧跟隨他的人之類云云,而是要復仇。
?任何事物,都有其動機性。——魯小魚
上面講道,晁蓋對自己死亡的詭異,肯定是滿腹疑慮,要不然沒必要對宋江說這么多此一舉的遺囑。
任何一位梁山扛把子繼承人,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你上一代老大,被敵人干掉,而繼承人則坐視不管,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要做的。
那么兇手,是宋江嗎?
宋江見晁蓋死了,哭得發昏。宋江道:“卻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這一番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宋江在假意推辭,不肯當山寨之主。
實際上,宋江是在有意偷換概念,故意混淆視聽!
上面的橋段已經說明了,殺死晁蓋的那支箭,不一定是史文恭射的!
如果宋江當時是哭昏了頭,說的一句胡話,那么他日后肯定也是要追蹤此事的,但是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宋江不止一次的向眾人,反復灌輸強調這一概念,那就是:史文恭射死了晁蓋。
在施耐庵安排的后續橋段中,梁山出兵攻打曾頭市,梁山要為晁天王報仇雪恥了!
于是,有了以下情節:
宋江聚眾商議,要與晁蓋報仇,吳用出面阻止:“哥哥,庶民居喪,尚且不可輕動。哥哥與師,且待百日之后,方可舉兵,未為遲矣。”——晁蓋剛死不久
晁蓋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宋江糾集大批兵馬,意欲攻打曾頭市,宋江本人很憤怒,原因是損失了大量財產。宋江聞言大怒道:“前者奪我馬匹,今又如此無禮!晁天王的冤仇,未曾報得,旦夕不樂。若不去報此仇,惹人恥笑!”——晁蓋死后第二年
梁山和曾家第二次會戰,雙方打得你來我往.....
奇怪的是,曾家從未提起干掉晁蓋的事情,這多長臉的話啊,為什么不說呢?
更詭異的是,宋江也從未公開提出過曾家有殺晁蓋之仇,他只是要討回自己的寶馬,也不說替誰報仇之類云云。
莫非,雙方都同時得了“晁蓋遺忘癥”?
答案就是,晁蓋之死,于曾家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呵呵,破解晁蓋之死,算完成了一半了。
施耐庵的伏筆,其實比南派三叔小說的伏筆,要明顯的多。比如曾家呈給宋江的停戰信:
“曾頭市主曾弄,頓首再拜宋公明統軍頭領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時之勇,誤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本意。今頑犬已亡,遣使講和。如蒙罷戰休兵,將原奪馬匹盡數納還,更赍金帛犒勞三軍。此非虛情,免致兩傷。謹此奉書,伏乞照察。”
宋江看了,果斷回信寫道:
“梁山泊主將宋江,手書回覆曾頭市主曾弄帳前:國以信而治天下,將以勇而鎮外邦。人無禮而何為?財非義而不取。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仇,各守邊界。奈緣爾將行一時之惡,惹數載之冤。若要講和,便須發還二次原奪馬疋,并要奪馬兇徒郁保四,犒勞軍士金帛。忠誠既篤,禮數休輕。如或更變,別有定奪。草草具陳,情照不宣。”
宋江說:“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仇。”
好一個自來無仇!這句話,簡直秒到了極點!
晁蓋,果然不是死于外人之手,而是被梁山內部人,給干掉了!
?兇手,究竟是不是宋江?這個先不要著急下定論!
宋江當時在梁山內部,已經成為實力派二把手的角色,干掉晁蓋,就能榮登寶座,這也沒毛病,但要是通過這一點,就一口咬定是宋江害死了晁蓋,未免太武斷了。
晁蓋那強大的臨終遺囑中:“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
這說明,晁蓋雖然懷疑宋江,但是他認為不太可能是宋江干的,因為完全沒這個必要。
倘若晁蓋不死,宋江派系再發展發展,恐怕晁蓋就要自行隱退了,但從宋江后面的表現來看,晁蓋之死,宋江肯定要負責任的,或者說,最起碼宋江知道晁蓋死亡真相的真正原因。
再回到,晁蓋死亡前后,天王剛一伸腿,吳用、林沖等人,便不管什么遺囑不遺囑,全都跑來找宋江,“請哥哥為山寨之主”。
嗯?吳用是宋江的心腹,他站出來很正常,但是林沖這一舉動,倒顯得不正常了!
之所以把林沖顯了出來,不是個人偏見,因為林沖有殺扛把子的前科啊...
“這梁山泊便是你的?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這是林沖的經典語錄。
第一代扛把子王倫,在梁山內部火拼的爭斗中,被林沖直接干掉了。
林沖把晁蓋推在交椅上,叫道:“請勿推卻,若有不從者,將以王倫為例!”
嗯?這句話的含義,可就大了。晁蓋,你就放心當你的扛把子,誰要是不服,就和王倫一個下場,那就是被我一槍刺死....
哈哈,施耐庵的伏筆,在晁蓋上位的時候,就已經插下了,而且伏筆的核心人物,就是林沖。
而且,林沖殺王倫,是為梁山前途考慮。王倫與晁蓋比,無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晁蓋與宋江比,同樣也是無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
搞明白林沖的這個思維邏輯,晁蓋之死似乎已經顯現出來,但是先不要妄下定論。
別忽略了,晁蓋是箭傷毒發身亡!
射箭的那個人,和往箭身上萃毒的那個人,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晁蓋剛中箭,還能行動和言語,但療傷后,卻不能言語。
這是啥情況啊?
復盤晁蓋中箭的過程:
“都回到帳中。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
這段描述,箭是射在臉上,是致命部位,但晁蓋還是清醒的,拔箭后失血過多才暈倒。
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
注意看重點,林沖敷了藥以后,才發現(原來)晁蓋中了毒箭(藥箭)的。
也就是說,射向晁蓋的那支箭,究竟是不是毒箭,取決點在于林沖的金槍藥,有沒有敷上去!
哈哈,這么多伏筆和若隱若現的證明,索引的最終要素,竟然不是箭,而是藥。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昏迷不醒的晁蓋突然醒了過來”,晁蓋中毒之后,難道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在此斗膽推測:林沖借機敷藥時,毒殺了晁蓋!
林沖作為梁山的第三號虛名派(有一定武力和地位),他的風格是一慣不出頭,恰恰每逢梁山換屆時,出頭最積極。這是他保持在梁山地位的生存手段,很簡單很粗暴,老大你沒我,你能當老大?
那么是宋江指使的嗎?貌似不像,宋江最喜歡李逵,是因為其頭腦簡單又愚忠,什么事兒都敢干!
背后來一刀,符合宋江的風格,但宋江絕對不喜歡林沖這樣,行動果敢又有頭腦的,萬一哪天來了個更有實力的二號人物,或者他自己想當一號,那豈不是報銷了....
所以呢,即使宋江知情,他也未必會說,或者是吳用這樣的人,出頭去穿針引線,甚至有可能吳用剛一說話,林沖就拿出準備好的方案了...
這些,都是說不定的,要看看官您對陰謀論的理解。
?但若是我來評價,那就是一句話:“自古一物降一物,五步之內,必有克星!”
宋江派中的好漢,在當時沒有人是林沖的對手,因為林沖投奔梁山前,名聲在外,雖然是虛名,但是也有很多朋友,貿然對他下手,或者黒死,恐怕損失不小。
所以,頭腦和心思相對簡單的盧俊義,就被宋江瞄上了。
盧俊義與林沖,同為周侗弟子,讓盧俊義當二號,林沖沒脾氣,也不會輕舉妄動,因為二號,還在感激一號的提拔之恩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