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代,商人就已經開始搞注意力經濟了,收集注意力通過廣告進行變現。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量收集注意力和傳播廣告的載體在不斷變化,載體從報紙、廣播、電視、到現在的互聯網。隨著人們對吸引注意力的載體內容從喜歡到反感、對廣告的逐步認識到抵觸,促使載體的內容質量在不斷的改良提升,重新滿足大眾的需求持續吸引注意力變現,而廣告商也對廣告不斷的升級留住注意力變現,不在純粹是介紹產品的功能,手段有:需求工程學(用新需求解決老問題,用新需求解決沒有的問題,即創造問題),賦予產品品牌精神內涵(購買產品就是追求自身身份的認同),靶向廣告,改變社會規范或習俗
另外,互聯網發展史也告訴我們,想法是對的,實踐未必就能成功,還取決于當時的時機、環境、技術條件、用戶等等
瞬間覺得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套路,電視/微博/微信/百度/騰訊/游戲/得到 其實都是在收割我們的注意力變現,注意力總是要消費出去的,就看是消費在游戲上泡沫劇上,還是消費在有關學習上,兩個人同樣是坐火車,眼睛都盯著手機,看似都一樣,可能一個在看宮斗小說,一個在得到上學習。幾年后人生就這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