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一直不愿意說某位電影人的作品具有某個特質,因為這無可避免地簡化了作品本身。但對這部基斯洛夫斯基和克日什托夫·皮爾斯維奇的劇本,這么評論理應是合適的:他們的確具有一種很罕見的能力,能戲劇化地表達他們的觀念,而不是簡單地談論它們。他們用戲劇化的情節呈現觀點,并得到了一種新的能力,使得觀眾自己去探索情節內涵,而不是直截告訴他們。他們用如此炫目的技巧做到了這一點,你永遠不能看出他們的觀點,直到這些觀念已如此深刻地直達你的內心。”(《十誡》劇本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 ? ?豆瓣評分9.0,IMDB評分9.1,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 ?,這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值得我們花時間去感受。
? ? ? ? ?拍攝十誡的想法最初由克日什托夫·皮爾斯維奇提出,他曾看到一個十五世紀描繪十誡的作品,因而想出了這個點子:一個現代版的十誡。這引起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極大的興趣,于是,兩人合作完成了劇本。本來打算請十個導演去完成拍攝,但是劇本完成后基氏愛不釋手,親自操刀完成了這部巨著,而《十誡》的誕生也讓基氏蜚聲國際,奠定了其大師的地位。《十誡》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華沙的一個住宅區,這個故事的主角會在另一個故事中出現,讓人感覺所有的故事都異常真實,每個人的生活都值得細細品味,都有各自的秘密和緊張刺激的事情。十部電影請了九位不同的攝影師,風格卻非常的統一,也足以證明導演和編劇的功力。
第一誡: 一個唯科學主義者的悲劇
? ? ? ?《十誡》中第一個故事描寫了一個唯科學主義者的悲劇:聰明可愛的小男孩巴伯的爸爸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堅持理性至上,深信身邊的一切都可以計算,就算是最浪漫的詩也可以通過計算機和數據來實現;而巴伯的姑姑,也就是父親的妹妹艾琳娜,則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兩個人的思想都影響著可愛的小巴伯。圣誕節前夜,巴伯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禮物——一雙滑冰鞋,巴伯打電話要了氣象局的天氣數據,父親通過電腦計算了冰面的厚度和承重,父親自信的告訴小巴伯,就算是三倍重的人去滑冰都沒問題。審慎的父親為了確保安全,還親自去湖面測試,確保沒有任何問題之后,父親開心的告訴巴伯可以去滑冰了,但最后冰面破了,小巴伯葬身湖底。
巧妙的敘事
? ? ? ? ? 這個故事描述的非常的細膩,電影只有53分鐘,前半部分描述了巴伯和父親、姑姑艾琳娜之間的親密關系,并且表現了爸爸與姑姑之間互相沖突的觀念。巧妙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并沒有讓爸爸和姑姑之間發生正面的沖突和碰撞,而是通過天使一樣的巴伯去彰顯這種張力,當小男孩看到死去的流浪狗時,覺得學會算術在流浪狗的死亡面前蒼白無力,巴伯產生了疑惑,向爸爸表達了他的困惑,他問爸爸人為什么而活,死亡是什么,而父親的“物質性”的回答則蒼白無力。后面當巴伯和姑姑艾琳娜在一起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姑姑,“真的有上帝么”“他是誰”“為什么爸爸和你不一樣”。
? ? ? ? ?這一點基氏是很聰明的,還有什么方式能比在單純的小孩子身上更能表現戲劇化的沖突呢?而最后天使一般的巴伯的喪命所帶給爸爸、姑姑以及觀眾的沖擊力更是巨大的,還有什么能比無辜的小孩去世更悲傷的事呢,爸爸理性至上的偏執帶來的代價是沉重的,重到能夠最后壓垮這位自信的科學家父親的偏執和驕傲,也促使觀眾不得不去思考。
巴伯的疑惑
? ? ? ? ?后半部分對于父親從淡定走向奔潰的描述是極其客觀真實的:從得知巴伯沒有回家的疑惑,到發現巴伯沒有去上英語課的擔心,到回到居所的故作鎮靜,再到得知冰面破裂的難以接受,再到從鄰居小孩那得知巴伯之前在湖上滑冰時的崩潰,再到最后看著警察打撈出巴伯尸體時的絕望。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步步的將父親和觀眾推向絕望,我們多希望小巴伯忽然出現在屏幕上,他太可愛了,他怎么能死的,他還那么年輕。可惜的是,基氏明白人性的驕傲,但凡有一點可以自己掌控的地方,人都會驕傲的拒絕真實的面對自己的軟弱,都會停止思考一切與自己生活無關的東西,基耶斯洛夫斯基也只能“犧牲”無辜的巴伯來逼父親去思考,真的一切是可以計算么?人真的可以驕傲的將眼睛只定睛在物質上?
神秘主義象征
? ? ? ?《十誡》中特別有意思的是,總是有一個阿圖爾.巴奇斯飾演的無名角色出現在電影中,他可能是一個超自然的人物,在各集的關鍵時刻,它往往在一旁觀察主角的動作,除了第七、十集,其他集他都出現了,在本集中,它是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子,在河邊烤火,而爸爸在考察冰面時候結實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他,他眼里充滿了無奈,仿佛知道這個湖面將會是巴伯的葬身之地。在第二集中,他是一個醫院清潔工,第三季是一個電車司機,第四集是一個劃船的男子,第五集是一個拿著測量桿的工人,第六集是背著雜貨包的男子,第八集是大學學生,第九集是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子,它的出現,更加加強了電影的神秘性和宿命感。
? ? ? ?本集中,還有很多神秘主義的象征,比如說電腦自動啟動,兩次出現“I am ready”,第一次出現是在艾琳娜邀請爸爸將巴伯送到教會,爸爸拒絕了她,而第二次出現是在悲劇發生之后,仿佛在說“巴伯因為你的驕傲去世了,你準備好接受上帝的存在和自己的有限了么?”。
? ? ? ?還有在悲劇發生之前,墨水瓶破裂了,這仿佛預兆著將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也使一貫理性的爸爸難以理解,在得知巴伯不見的時候,爸爸焦急的打電話給艾琳娜,但是他并沒有說巴伯有可能出事了,而是躲閃其詞(若承認則代表他的計算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說墨水瓶無緣無故破裂了,這也足以表達他對于未知的焦慮和恐慌。《十誡》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神秘主義物像也是構成基氏電影豐富內涵必不可少的東西。
唯科學主義的謊言
? ? ? ?我真的很佩服基耶斯洛夫斯基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在基氏創作本片的時候,計算機剛剛起步,并沒有進入我們如今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他已經預見了我們對于網絡科技的沉溺。巴伯的爸爸在課堂上說,計算機也有他的品味,預言將來計算機也會產生自己的意志。父親和他的妹妹艾琳娜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當父親慢慢的發現,身邊很多的東西是可以計算的時候,爸爸放棄了天主教,堅信只有是被理性和科學證明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他對未來是樂觀的,相信科學會讓人類越來越好,所以他對妹妹的信仰不屑一顧,認為那是軟弱者讓自己好過的精神鴉片。
? ? ? ? 的確,我們今天的科技給人類帶來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技術,這些都讓我們覺得我們要比古代人要更文明、更先進,這些使我們產生了錯覺,覺得工具的進步就是人的進步,但是卻忘了,我們過去用刀殺人,現在可以用原子彈殺人,人性中的貪婪、嫉妒、分裂從來就沒有改變。而理性至上的思想也是一個具有很強迷惑性的謊言,被證明的才是真的,真理是要我們去經歷、去判斷才是真的,這些看上去很合理也很正常,這些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好的。但是當我們只是承認被證明的真理才是真理,而忽視在有限之外的真理,否認所有先驗性的存在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目光狹窄,變成自我的井底之蛙。畢竟,真正理性的人是知道理性有限的人,是愿意敞開去了解和接納那些人類理性無法企及的東西的人,是承認自己有限,并愿意謙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