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茶香】
一、高山出好茶
大凡山巒重疊,翠崗起伏,佳木蔥郁,云海飄浮的名山大岳,差不多都出名茶,如潮州的鳳凰單叢茶、黃山毛峰、武夷巖茶、廬山云霧、君山銀針、河南雞公山信陽毛尖等,都被列為茶中上品,暢銷國內外。
為什么最好的茶出自高山呢?其實是與高山上的空氣、溫度、光照、土壤等自然環境有關。
我們知道,山愈高,空氣就愈稀薄,氣壓也就愈低。茶樹在這樣的特定環境里生活,茶葉的蒸騰作用相應的加快了,為了減少芽葉的蒸騰 ,芽葉本身不得不形成一種抵抗素,來抑止水分的過分蒸騰,這種抵抗素就是茶葉的寶貴成分芳香油。
同時,高山上一年四季常常云霧彌漫,如鳳凰烏崠山大部分時間都有霧,因為有霧,茶樹受直射光時間短,漫射光多,光照較弱,這正好適合茶樹耐蔭的習性。同時,由于高山霧日天氣多,空氣濕度就比較大,這樣長波光被云霧擋了回去,照不到植物上,但短波光透射力強,卻可以透過云層照射到植物上。而茶樹受這種短波光照射后,有利于茶葉芳香物質的合成。種植在高山上的茶葉香氣比較濃,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山高溫度低,鳳凰烏崠山上年平均氣溫都在18℃左右,對茶葉生長也是一個有利條件。氣溫低,茶葉生長速度慢,這樣就有利于茶葉內的成分,如糖類和芳香油等物質的積累和保存。
最后,廣東潮州鳳凰烏崠山山上巨石林立,坡上覆蓋著深厚的有機質火山褐色土壤,土層深厚但通氣良好,酸堿度適宜,加上樹木蔥郁,落葉多,使得土壤肥沃深厚,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十分豐富。這也是適宜于茶樹生長和茶葉質地優良的一個因素。另外,高山大岳中,環境很少受到人為的污染,沒受污染的茶葉,質量當然是上好的。
二、春夏秋茶說法及劃分標準
茶的種類按季節有春、夏、秋茶之分。通常,春茶是指當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葉;夏茶是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當年茶葉算秋茶。
1、何謂秋茶?
秋茶,顧名思義,就是秋季產的茶。秋天降水少,氣候干燥,在茶葉的長成、采摘和制作過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葉的香氣。在冷干的溫度下制成的茶葉不僅內質保持較為完好,茶葉內含水分少,更顯香氣。
古人說“秋白露(指秋茶)”。
秋茶,是二十四節氣立秋至白露之間采摘茶,又叫“谷花茶”。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兩季生長、采摘,新梢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色較黃,芽葉較瘦小,且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張較薄、葉緣鋸齒明顯;內含物質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氣較高。
秋茶,歷史記載并不多,大概因為唐代以前,茶農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養的緣故!只在晚唐期間,一位和杜甫齊名的詩人許渾的詩里見到“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的句子,另張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漿。”寥寥無幾的敘述里,雖無法窺見秋茶之全貌,但也見,從晚唐起,民間已有喝秋茶的習慣!
秋茶真正的普及,大約還是從宋朝起,陸游曾在詩里提到:“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及“鄰父筑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深諳養生之道的陸游,一生愛茶、癡茶,想必對秋茶亦是甚為喜愛的,不然,也不會“初到榮州”,就急忙“地爐堆獸熾石炭,瓦鼎號蚓煎秋茶”了!
2、何謂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白露之后秋分之前采摘的茶葉。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到了白露前后又會進入生長佳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樣嬌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所以,老茶客們特別喜歡。
一般八月份,白露節氣之前采摘的茶葉叫早秋茶;從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葉叫晚秋茶。相比早秋茶,晚秋茶的味道更好一點。如果說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氣,淡淡的青草味,那么晚秋茶喝的則是一種濃郁的、醇厚的味道。經過了一夏的煎熬,茶葉也仿佛在時間中熬出了最濃烈的品性。
秋季氣候特點是秋高氣爽,雨水較少,這個季節產的茶,香氣馥郁綿長,口感甘醇。
3、劃分標準
按節氣分:清明至小滿為春茶,小滿至小暑為夏茶,小暑至寒露為秋茶;有的以時間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為秋茶。
按采制時間: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在我國氣候條件下,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采制是有季節性的:江北茶區茶葉采制期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區茶葉采制期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區茶葉采制期限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屬于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茶區,包括江北茶區、江南茶區和西南茶區。
———南陽-古雅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