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十三年秋,西風蕭瑟,人也變得多愁善感,他已經躺在病床上多日了,終日郁郁寡歡。
夜已深,燭光搖曳,蠟炬一點點滴落,他回想著自己的這一生,想飛卻無翼,最終撞得頭破血流,活得太辛苦了。
813年,河南鄭州滎陽一戶小官宦人家,一個男孩呱呱落地,全家人高興極了。“隱者商山四皓”,父親為他取名商隱,希望他像商山那四位白發蒼蒼的隱者一樣長命百歲。
三歲時,李商隱隨父親遷到浙江,江南的青山綠水,悠閑生活,給了他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可惜好景不長,十歲,父親李嗣去世,年幼的他和母親,弟弟一起回鄉安葬父親。老宅家徒四壁,艱苦的生活讓他一夜之間長大,作為家中的長子,小小年紀,他挑起了家中重擔,“傭書販舂”,一邊給別人抄書,一邊買進帶殼的谷物,舂成細糧后再轉手賣掉用以補貼家用。
他這一生幸與不幸相伴。
叔父李處士教他學問,他聰明好學,沒多久就學完了。16歲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間,十七歲那年,他拿著過時的古文去拜謁赫赫有名的駢文高手令狐楚,令狐楚一眼就看到了他的才華。
從此,他的人生走上了一個新高度,住進令狐楚的家,和他的兒子一起上學,跟隨他出入文酒會,結識了白居易等大文豪,令狐楚給了他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擾
本以為他的人生從此一帆風順,可是世事難料,這本身是一個不太平的社會,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
無數次考試,無數次失敗。他提筆寫下,“薄俗誰其激,斯民已甚恌,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諷刺考官勢利。
晚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已經失去了原始的意義,權貴們互相提攜,被錄取的人大多是官僚后代。對于那些沒有背景的普通考生,他們只能想方設法賄賂考官。
而李商隱,堅決不同流合污。保持一顆正直純潔的心又怎么能在那個時代出人頭地呢。
他漫長而艱苦的應舉之路終于在文宗開成二年有了結果,他終于考取了進士資格,離夢想又近一步,這給了他更大的動力。這還是令狐父子利用職權對考官施加壓力的結果。
之后的幾年,李商隱多次應博學宏辭試,依然沒有錄取,內心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令狐楚去世,更加增添了他的憂愁。
他和令狐绹處理了恩師的后事,恰好此時,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十分欣賞,邀請他去涇州作了王的幕僚。
生活終于恢復了平靜,可是命運總喜歡捉弄人,他的一生注定坎坷曲折。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他的一生,仕途失意,情場也不盡人意。
那年洛陽之行,滿城牡丹競相開放,花美人也美,那洛陽的女子如同綻放的牡丹般妖艷。風流雅士紛至沓來,賞花品茗,詩酒作畫,整個洛陽城好不熱鬧。
百花會上,她站在百花叢中,傾國傾城,艷壓群芳,再嬌艷的花也比不上她絲毫,她的一顰一笑入了他的眼,他的心跳加快,這個嬌羞的少年不知不覺向她走進,小心翼翼。
忽然,她回過頭,四目相對,一種叫愛的情愫產生了。這個叫柳枝的女子和李商隱迅速墜入愛河,在那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他們二人本就不是同一階層,每次約會偷偷摸摸,每次相見的時光又是那么美好。
這樣的愛情注定沒有結局,兩年后,柳枝被父母嫁給一個王侯,柳枝無力反抗,李商隱恨,恨世俗煩擾,恨自己無能為力,連自己心愛的女子都不能護得周全。
柳枝出嫁的那天,李商隱獨自飲醉,所有的無奈與悲傷都寫進詩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時間會沖淡一切,他的初戀隨著告一個段落。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他考取進士后,李黨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宴請所有進士,席間,王茂元的小女兒看著這個才華橫溢的男子,一臉嬌羞。李商隱也對溫婉的王氏心有好感,郎有情,妾有意,加上王茂元欣賞他的才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王氏賢良淑德,難得的好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厚,生活美滿。
許久未見,一首“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把對妻子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
本以為這是最好的人生,殊不知,他抱得美人歸,卻失去了事業,李商隱與仕途再無緣。朝堂上,牛李黨爭,令狐父子為牛黨,王茂元為李黨,一邊是恩師,一邊是岳父,他夾在中間自然令人憤恨。令狐绹把他視為忘恩負義的叛徒,對他的仕途處處阻擾。
早已考取進士的他,只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就能授予官職,可惜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又怎么還能期待日后一帆風順呢,復試直接將他除名。
27歲的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終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眼看自己的人生終于有了轉機,料想上天又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才任職幾天就被調出京城做了一個小小的弘農縣尉,從此遠離君主。心有不甘又能怎么樣呢,只能接受殘酷命運的安排。
他是太天真還是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多次為死囚犯求情減刑,又得罪了上司孫簡,孫簡處處為難他,李商隱一氣之下用一首“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請長假辭職。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武宗會昌二年,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李商隱躋身權力階層最大的時機,實現人生理想近在眼前。
天有不測風云,李商隱注定與幸運之神擦肩而過。母親去世,他得離職回鄉守孝三年,母憂期間也是他一生最安穩的時光,悠居鄉間,寫詩作詞。
在之后的十多年光陰里,他的政治生活在牛李黨爭中起起落落,一生不得志。
或許是他太過于追求仕途生活,才把自己活得那么潦倒。也或許是他太耿直,"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終究沒學會這個世界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是他對自己一生事業,愛情最全面的表達。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上天為他關閉了仕途的大門,卻為他打開詩詞的窗子。
現實生活太殘酷了,一次一次把他擊垮。他只能躲進詩的世界,在詩詞的海洋隨心所欲,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個多情的男子呀。
雖然壯志難酬,但是他在詩領域的成就足矣讓他揚名后世。
他在仕途的挫敗,對愛情的一往情深,所有的經歷,形成了他在詩歌領域的獨特風格,七律沉郁頓挫,一首首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
滿腔熱血,奈何抑郁不得志,空有滿腹經綸,壯志說與何人聽。
這么多年他始終不能明白父親臨終前為他取字“義山”的含義,這一刻他才懂。
想飛卻無翼,世間多得是生不逢時的人,悲哉悲哉。
燭光中,他看到了父親,看到了妻子,他們微笑著向他招手。
最后一滴燭淚滴落,他緩緩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