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書的過程中,不少人會死在選片段這個環節。
平時感覺選片段,很容易啊。不難。
但是到你自己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唉呀媽媽,太難了。
這個片段看著很好,可是我為什么就是提煉不出來我要的I呢?還有,還有,為什么HOW步驟不能執行呢?或者A1沒法子寫呀,我完全沒有這一塊的經驗呀?
木大俠意氣風發,提出一個建議,榮華兄片段每次都選的杠杠的好,要不,我們來采訪一下榮華兄?
好。
一片粉絲齊聲說好。
第一個問題:從選片段的考慮、I的提煉、A的互動等幾個方面來歸納總結一下。
問:今天這個主題是怎么樣來選片段的技巧。那么在這個環節,榮華,你是怎么考慮來選這些片段的,而且你選的這些片段的話呢,非常適合于拆書法的拆解,對應的一級二級和三級的要求都選的特別的到位,而且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間,每次聽你差遣的片段都會覺得非常適合用來做拆書法的片段,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子的,那么你選片段的邏輯是什么?你選片段的原因是什么?
換句話來說就是選片段的過程中間,你第一考慮什么,第二考慮什么,第三考慮什么,那么你在選片段的過程中間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你在選完片段以后你是怎么樣跟技能點來進行對應的,然后第三個就是在選片段的環節,你的心得是什么?然后對于我們其他的拆書家來說,你有哪些好的建議或者是有哪些好的想法可以分享給我們呢?
打個簡單的比方,熊啾啾在她的分享中間說到選拆頁的過程,看起來只是一個拆書的開始,但他真的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在前期的準備,第一就是你要有概念,清楚的了解自己所選擇的拆頁中間是不是帶HOW步驟的,是否是有具體的案例的,對于自己手中這個拆頁屬于原書的哪個模塊是不是非常的清楚?第二對應的就是跟拆頁相對應的技能點的對應,那么你在就是每一級別的這個過級過程中間,你知道手冊中自己要挑戰的級別分別有什么樣的技能點,這些技能點應該如何來實現?是不是適合這個手冊上的應用的啊?、
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都覺得榮華在這一塊的選擇和考慮特別的到位,特別是就是對拆頁的提煉,比如說像圖形工具的使用,以單機學習和聯機學習為例子,圖形工具使用非常到位,一看圖形,我們就秒懂了。就是說拆頁和技能點的對應這一塊也非常的關鍵,而且的話呢,在拆頁的邏輯提煉方面就是把拆頁的原文片段提煉出一個比較高的模型,這一塊來說榮華是有特別的強項,所以我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考慮的呢?
答:沒有秘訣。首先要多看多選片段,積累多了,才能有片段。所以,唯一的秘密就是多看多選多拆。
贊:哇,你太謙虛了。好吧。我們學到了,要想選好拆頁,只有先選它二百個拆頁才有可能選出好拆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答:你都說完了。就是這樣的。
如何選拆頁,你,會了嗎?
第二、遲到的真相
大半夜的,主持人兼發起人木大俠才姍姍來遲。但是,不得不說,木大俠非常擅長觀察與發現。果然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啊。
追尋蛛絲馬跡:
我把我剛才發出來的榮華的那個片段合集,還有我到主頁看了榮華從過來東莞分舵開始,2-1開始拆,一直到3-3的所有片段,我找到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的片段,他的選的書都是。原版中文書,而不是外文翻譯書。
其次,這些書的作者都是偏向實踐派,而不是理論派的,簡單的說他們都好像有自己的事業,也就是說他們不是純粹的學者。
也就是說,不管榮華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他選的作者,決定了他的書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他選的書決定了他的片段比較容易有國人能共鳴的問題。
總結!!!
所以,結合榮華剛才的分享,我發現的榮華的選片段“套路”就是
1 國產書
2 選大眾容易有共鳴的暢銷書
3 多看,看到感覺實用的片段就收集起來
4 最后一點,有些作者的書就是特別好拆。比如古典,他出新書了,買回來拆準沒錯。同樣,你要是對一本書的拆解特別有心得,里面很多片段都覺得好,那么買該作者的其他書回來看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