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3e01c01
閱讀《鐵面無情的估計》這篇文章。按照里面所說的「哥白尼原則」,把自己當成一個不處于特殊位置的觀察者,寫你所觀察到的一個事物。根據哥特公式,算出95%情況下,這個事物未來的生命周期。
【什么是哥白尼原則】
從前人們普遍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余的星球環繞著它運行。這種世界觀被稱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學者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發展完善,被中世紀教會奉為正統理論。
直到16世紀科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提出日心說,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才讓人類恍然意識到,自己并非宇宙中心。
我們觀測事物時,在時空中所處的位置,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特殊。
這就是「哥白尼原則」,或稱「平庸原理」。
【什么是哥特公式】
1969年,哈佛大學畢業生哥特(J. Richard Gott III)在進入普林斯頓研究天體物理學之前,利用暑期前往歐洲旅游,參觀了柏林墻。彼時距1961年柏林墻建立,已有8年時間。
盡管他是個理科生,對冷戰政治之下,美蘇兩大陣營控制的東西柏林沒什么研究,出于好奇心,哥特決定用估算的方法,預測一下這座墻未來還會存在多久。方式如下:
(1)首先,根據哥白尼原則,他判斷自己觀測柏林墻時,在時空中所處的位置并不特殊。他既不是來參觀柏林墻落成,也不是來參觀柏林墻拆除。他只是在偶然的一個暑期,偶然地站在這里,見到它存續時間中的某一個隨機點。
(2)接著,他畫了一張圖,假定柏林墻的生命周期,可以等分為四個階段。
如果哥特觀測柏林墻的這一刻,是落在時間軸上的一點。
它應該有50%的可能,落在中間兩個1/4的位置上,也就是圖中的藍色部分。
如果它處在藍色的最左端,與第一個紅色1/4交界的地方。
那么墻的生命已經過去了1/4,還剩下3/4。
如果它處在藍色的最右端,與第四個紅色的1/4交界的地方。
那么墻的生命已經過去了3/4,還剩下1/4。
(3)于是,有50%的可能性,柏林墻未來的壽命,最少,還有它眼下壽命的1/3,最多,還有它眼下壽命的3倍。
(4)最后,離開柏林墻之前,哥特向一位朋友提出預測:「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這座墻的壽命最少不低于2又2/3年,最多不長于24年。」
20年后的1989年,柏林墻倒塌,出乎眾人意料,卻應證了哥特鐵面無情的估計。
這套估測方法看上去有效,所以,1993年哥特在《自然》發表論文《哥白尼原則在預測未來中的應用》(Implications of the Copernican principle for our future prospects),把50%改成了科學中更加認可的95%。
由此,基于哥白尼原則,哥特公式是:如果你對一件事物的觀察不處于時空中的特殊位置,那么你有95%的可能是在事物生命周期的中段觀察到它,而不是在一前一后的2.5%。
2.5/(95+2.5)-(95+2.5)/2.5
也就是說,無論觀察什么,你有95%的把握認為,這個事物的未來壽命,會介于它眼下壽命的1/39至39倍之間。
哥特后來又用公式預測了44出紐約百老匯和外百老匯舞臺劇的壽命,36部現在不演了,全部與預測一致。
【比特幣的生命周期】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發明比特幣,距今約9年,按照9年計算,代入哥特公式。
比特幣的生命周期介于有50%的可能介于3年至27年之間。
有95%的可能,介于3/13年至1521年之間。
s03e01c02
假如我是一個不處于特殊位置的觀察者,通過觀察自己的寫作生涯,給自己做一個合理的預期。我會寫出作品嗎?還能寫幾部作品?我的作品生命周期多久?
【我本人的生命周期】
我是在王佩老師的好中文寫作課第三期中,偶然得知哥特公式的。
根據哥白尼原則, 我對自己生命的觀測,亦處于時空中一個不特殊的位置。
根據哥特公式,我未來的生命,有50%的可能性,不小于8年,不長于72年。
有95%的可能性,不小于8/13年(0.615年=7.385個月≈222天),不長于936年。
【如果生命還剩222天】
前面的111天,大概會花11天的時間,了結手頭的工作。
用100天的時間,寫一部長篇小說。
第一人稱,寫故事,不寫過去的事。
比已經完成的作品再長一點,再像樣一點,但不必寫完。
后面的111天,就不寫了,陪陪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偶爾把小說翻出來改改。
謝幕之前,留11天都嫌多,沒什么事非得我來善后。
把未完成的小說留給他們吧,就說我以后換個地方生活。
只要小說繼續,你寫下的我都是我。
【我作品的生命周期】
界定作品的生命周期,要確知作品的生命從什么時候開始。
是從寫下的一刻,還是從完成的一刻,或者從發表的一刻。
界定作品的生命周期,要確知作品的生命在什么時候結束。
是被完成的一刻,還是被忘記的一刻,或者被毀棄的一刻。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先得有作品,有作品就先得寫出來。否則哥白尼、哥特、王佩都幫不上忙。
【參考資料】
課件《好中文的樣子Ⅲ》
論文《鐵面無情的估計》(作者:J.理查德·哥特;譯者:王佩)
維基「哥白尼原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A5%E7%99%BD%E5%B0%BC%E5%8E%9F%E5%89%87
「哥特」:https://en.wikipedia.org/wiki/J._Richard_G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