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們要做善良的人”,這是父母老師從小都這樣教育我們的話語,所以從小我們都在努力做著我們自以為善良的事:借同學一塊兒橡皮;給家人不在家的朋友帶一個饅頭;為他人的傷心事而表示同情,給需要資助的人捐款……
? ? ? 當知道有用善良來評價一個人時候,我又不知道什么樣才算是真正的善良,不知道什么細節能體現善良了,但還是按照所謂“善良的標準”來做事做人了。
? ? ? ? 看到李鎮西老師筆下學生們給同班同學捐款捐物時,讓我再次對善良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不動聲色的給需要幫助的以幫助。想想我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我們的做法好像都是在宣揚我們的善良,顯露我們的善良。
? ? ? ? 這也就讓我想起來上師范時候的一件事:有天下午,關系還是很好的女同學丟了五十塊錢,這錢對現在孩子來說不算什么,但那時候就是我們半個月的生活費呀!而且這位同學家里還是很困難的,所以她很生氣,很傷心!氣得晚上都沒去吃飯。我能體會她的心情,所以就跟我另一個同學商量,接下來我們吃飯時都給她捎點。于是我們吃完飯就給她帶了一個菜餅,心里不是想讓她有感激之情,只是想讓她不再為接下來的生活那么憂心。誰知,當我把菜餅給她時,她卻好像很生氣:“我的生活還是能堅持下去的,不用你們這樣。”一直為此事郁悶的我現在才明白,那不是真正的善良。
? ? ? 直到那次看到一個故事:二三十年前的孩子們冬天是不洗澡的,孩子們自己不講衛生,家長忙,家里困難都是原因。當時家里做飯用煤球就是很不錯的了,學校老師很多住校,做飯就會用煤球,煤球不是現在這樣買的,是要買一堆散煤,自己添土加水再攪拌后用手工煤球機打出來的。他和他的幾個同學那年冬天就幫老師干了幾次這活兒,干完活已經全身黑臟了,老師就會帶著他們去澡堂洗個澡,那個把他們高興的呀!他們會發現自己身上臟了難受該洗澡了的時候,老師的活兒就來了,那年冬天,他們樂在其中。
? ? ? ? 多年以后的同學聚會上,他談起了那件事,很為當時的困難生活感慨,卻又侃起自己是如何免費洗澡的。老師的女兒也在場,看到他得意的樣子說:“什么呀!我爸是看你們幾個整個冬天都不洗澡,故意給你們找活兒干,完了,給你們一個洗澡的理由,那點活兒他自己都能干完。”
? ? ? ? 聽了這話,他頓時愣住了,他以為的勞動所得原來是老師善良的故意而為,這么些年他們幾個沒有覺著對老師心存感激原來也是老師的意圖所在。
? ? ? 哦!我明白了,真正的善良是不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