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生活中的小確幸:
1、把吳軍老師的書除了《智能時代》其它共計10本書都買回來了,作為我踐行100天“每天三件事”禮物,并在情人節那天送給了我自己,別誤會,哥有女朋友,哈哈哈……
二、我的得到收獲:
學習吳伯凡老師的《伯凡日知錄》8.29/“語欲勝人癥”
通過本章學習我們應能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是“語欲勝人癥”?
2、“語欲勝人癥”對自己有哪些傷害?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本章的內容:
伯凡老師通過他在外地講一次小課,聽課的對象基本都是創業者,而且都差不多比較成功的創業者。
伯凡老師發現,創業大潮當中一直存在很不一樣的兩類人,吳伯凡老師把他們分別稱為:創業家和創業者,前者因為創業本身獲得了某種利益、某種名聲,以至于所做的事情好像是都不重要;后者這類人已經成為了通常意義上的企業家,他們的企業名氣大,但這類人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
伯凡老師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其中有一部分人,每一次問題都提得很深入,他是認真聽課以后,有困惑、真焦慮、真問題的那樣一種提問,而提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解答自身的困惑及如何對自己有用而另一類提問都不是這樣,他提的問題是為了提問題本身,包含一種明顯的挑戰性,只是為了反駁你,獲得某種成就感。
看到這你應該就能解答問題1:什么是“語欲勝人癥”了吧?
簡單來講就是說話的時候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訴求,總想勝過別人,他的特點是愛提問題,但提問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要證明你的錯誤。
問題2“語欲勝人癥”對自己有哪些傷害?
伯凡老師為我們概括為:你不斷的尋求無關緊要事情上的榮耀感、成就感,并且被這種快感所綁架,逐漸形成對這種快感的成癮性依賴,你的人生將變成一場特別荒誕的奮斗--不斷尋找各種各樣的小戰績,在這些小戰績上不斷的尋求虛幻的勝利感和成就感,最終,你逐漸遠離,甚至完成遺忘真正的成就和榮耀。
3、關于我的一些體會: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語欲勝人癥”患者,在我看來這類人,最主要的形成這樣的原因是目光太短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總是在一些小事上表觀自己很聰明,一副我是專家、我是高手的資態俯視他人,切不知只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而已,其實我曾經四年前就是老師所說的“語欲勝人癥患者”之一,那時候因為曾受到老總的一些表揚而沾沾自喜,老是喜歡賣弄所謂的連自己都沒有完成搞懂的專業知識,把所有的人都當成傻瓜,好像老子天下第一聰明,你們都是笨蛋的感覺,什么事都要爭個高低,認為施工單位的人這不行那做不好,導致有一段時間相當不合群,后來在自己做過一段時間的施工才明白,人家不是不懂,只是看你是監理,因為你管著人家,懶得同你爭論,在讓著你而已,你所謂的專業知識不過是書本內容而已,而別人施工單位,可能在某些理論比你略差,(可能理論也比你強)但別人是實踐出真知,一步一個腳印驗證過來的。
2、第二個對我改變最大的是加入“得到這個大平臺”發現這里面牛人很多,有好多學員是企業高管、各專業人才、得到的老師都是各領域數一數二的天才,最重要的時,他們都那么牛的人了,還在那么努力的在拼搏(如劉潤老師為了給我們聽《五分鐘商學院》只有5分鐘,他要打磨近5、6個小時每天,而且人家還要服務5、6家企業的咨詢和自己的企業)越發覺得自己以前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