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年作家柳育龍所著《歷代柳氏家訓集釋》一書即將完稿,預(yù)計年底前出版。全書分家訓、家風故事、家訓研究、附錄四大部分。系統(tǒng)梳理了自唐至今以來的家訓,每篇家訓后均附以作者簡介、鑒賞解說、考釋。各位宗親如有合適素材請盡快聯(lián)系作者,以便收錄。微信hanxingzhuori。
【作者簡介】
柳玭,唐末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柳家世代高官,門第顯赫,又以嚴格教育子弟出名,被后人譽之為“柳氏家法”。柳玭由書判、拔萃轉(zhuǎn)左補闕。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以吏部侍郎預(yù)修國史,任御史大夫。唐昭宗時曾擬升任宰相,因宦官中傷而作罷。坐事貶瀘州刺史卒。柳玭保持了祖輩、父輩的傳統(tǒng)家風。他在教子家訓中特別強調(diào)作為幾代名臣的后代,稍有不慎,易為他人所詬病,有墜家聲,因而必須慎之又慎。這也正是柳家世代高官卻未使子孫流于貪鄙驕奢的重要原因。
【原文】
夫門地高者[1],可畏而不可恃??晌氛?,立身行己[2],一事有墜先訓,則罪大于他人。雖生可以茍取名位,死何以見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之所嫉。實藝懿行[3],人未必信;纖瑕微累[4],十手爭指矣。所以承世胄者[5],修己不得不懇[6],為學不得不堅。夫人生世,以無能望他人用,以無善望他人愛,用愛無狀,則曰:“我不遇時,時不急賢?!币嗒q農(nóng)夫鹵莽而種,而怨天澤之不潤,雖欲弗餒,其可得乎!
予幼聞先訓,講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7],以畏怯為務(wù)[8],以勤儉為法,以交結(jié)為末事,以義氣為兇人。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敬。百行備[9],疑身之未周;三緘密[10],慮言之或失。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11]。去吝與驕,庶己減過[12]。蒞官則潔己省事[13],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可以言養(yǎng)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廩祿雖微[14],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榎楚雖用[15],不可恣褊狹之胸襟[16]。憂與福不偕[17],潔與富不并。比見門家子孫[18],其先正直當官,耿介特立[19],不畏強御;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無他能。如其先遜順處己[20],和柔保身[21],以遠悔尤[22];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23]。此際幾微,非賢不達。
夫壞名災(zāi)己,辱先喪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24]: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25],茍利于己,不恤人言[26]。其二,不知儒術(shù),不悅古道[27],懵前經(jīng)而不恥[28],論當世而解頤[29],身既寡知,惡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之,佞己者悅之[30],唯樂戲譚[31],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揚之,浸漬頗僻[32],銷刻德義[33],簪裾徒在[34],廝養(yǎng)何殊[35]?其四,崇好慢游,躭嗜麯蘗[36],以銜杯為高致,以勤事為俗流,習之易荒[37],覺之難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權(quán)要[38],一資半級,雖或得之,眾怒群猜,鮮有存者。茲五不是,甚于痤疽[39]。痤疽則砭石可瘳[40],五失則巫醫(yī)莫及[41]。前賢炯戒[42],方冊具存[43];近代覆車,聞見相接。
夫中人已下,修辭力學者,則躁進患失,思展其用;審命知退者[44],則業(yè)荒文蕪[45],一不足采。唯上智則研其慮[46],博其聞[47],堅其習,精其業(yè),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茍異于斯,豈為君子?
——節(jié)錄自《舊唐書·柳公綽傳附柳玭傳》
【注釋】
[1]門地:即門第。有豪門、寒門的區(qū)別。
[2]立身:樹立己身。行己:使自己有德。
[3]懿行:美好的德行。
[4]纖瑕:細小的毛病。微累:細微的牽累。
[5]世胄:指世家。
[6]修己:自修其身。
[7]恭默:恭敬而寧靜。
[8]畏怯:此處可作“小心謹慎”解。
[9]百行備:多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具備各種品德。
[10]三緘密:再三地強制自己言語謹慎。
[11]儻來:意外忽來者。
[12]庶己:也許可以;相近;差不多。
[13]蒞官:即做官。
[14]廩祿:此處可作“俸祿”、“薪俸”解。
[15]榎楚:榎與楚皆木名,古代用以做笞罰的刑具。
[16]恣褊狹之胸襟:任意憑自己狹窄之心胸而為所欲為。
[17]不偕:不共存。
[18]門家:指世家;名門;名望。
[19]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20]遜順:謙遜與恭順。
[21]和柔:溫順與溫柔。
[22]悔尤:悔恨;過失。
[23]宗:本源。
[24]志:記。
[25]淡泊:恬靜寡欲。
[26]恤:顧惜。
[27]古道:古代學術(shù)、政治、道理、方法等等的通稱。
[28]懵:不明。
[29]解頤:開顏歡笑;開口笑。
[30]佞己:以奸巧諂諛、花言巧語對己。
[31]戲譚:“譚”同“談”。戲譚,戲笑言談。
[32]浸漬:被水浸透。
比喻讒言之以漸而入。
[33]銷刻:銷,減損,刻,害也。
[34]簪裾: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
[35]廝養(yǎng):指賤役。
[36]麯蘗:指酒。
[37]荒:荒廢。
[38]昵:親近。
[39]痤疽:一種瘡。
[40]砭石:指石塊磨成的尖石或石片,用以治痤疽,除濃血。為我國最古老的醫(yī)療工具。瘳:痊愈。
[41]巫醫(yī):巫師和醫(yī)師,古代巫師兼醫(yī)師之職。
[42]炯戒:明白的鑒誡。
[43]方冊:指典籍。
[44]審:仔細觀察。
[45]蕪:雜亂。
[46]上智:圣人。慮:謀思。
[47]聞:指知識。
【譯文】
凡是門第高的家庭,只可心存戒懼,而不可有恃無恐。我們所說的可畏,是指樹立己身使自己有德,如果一事不慎而有背先賢的教訓,那么過失就一定會比他人更大。雖然活著的時候也許可以茍且求得名位,但死了以后哪有臉面見祖先于地下?我們所說的不可恃,是指門第高則容易自高自大,家族興盛則容易遭人嫉妒。即使有實在的技藝和美好的德行,人家也未必相信;如果有一點細微的毛病和錯誤,就會受到許多人的指責。有鑒于此,世家大族的后人,自修其身不得不誠懇,對學問的講求不得不堅定。人生在世,無能而希望得到他人的重用,無德而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愛,如果得不到就發(fā)牢騷說:“我是生不逢時??!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不急需人才啊!”這就好比農(nóng)民平時粗耕粗種,到時候沒有收成或收成不多,卻老是埋怨上天雨水滋潤不夠,這樣雖不愿餓肚皮,但有可能么?
我小時候就聆聽過祖父講論家訓、家法。他告訴我們:樹立己身要以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為基礎(chǔ),以恭敬寧靜為根本,以小心謹慎為要務(wù),以勤勞節(jié)儉為準則,以與人交結(jié)為末事,以講私人義氣為惡人。要想使家庭富足就必須忍讓和順,要保持朋友交情就必須誠實恭敬。對自己多方面嚴格要求而使自己具備各種品德,還唯恐萬一有失;再三強制自己言語謹慎,還擔心言之有失。即使有廣博的知識也要想到還有不及,求取功名不要那么執(zhí)著而要有如無意中得來。注意克服貪鄙吝嗇和驕奢淫逸的習氣,大致上就可以減少錯誤和過失。在官位上要注意清廉簡政,而后才可以談守法執(zhí)法,正確守法執(zhí)法之后才可以談培養(yǎng)人才。為人正直不要去接近禍事,為人廉潔不要去沽名釣譽。薪俸雖少,卻不可輕看這些百姓的膏血;刑具雖要用到,卻不可憑自己狹窄之心胸而為所欲為。憂與福不同時存在,潔與富不同時并存。常見世家的一些子孫,其祖先正直,光明正大,不畏強權(quán);等到其家衰微的時候,只喜好以下犯上,再沒有其他能力。如其先人謙恭律己,溫順保身,以遠離過失;等到其家衰微的時候,僅僅有隱藏不露的劣跡,而不知道它的本源。這里的一些細微的道理,不是賢者是不可能通順理解的。
凡是損名害己、辱先喪家的,其最大的過失有五個方面,你們要牢牢記?。浩湟唬郧蟀惨?,不甘恬靜寡欲,如果少知有利于自己,則不顧惜人言。其二,不懂得儒術(shù),不喜歡古道,不明白從前的常規(guī)卻不感到羞恥,議論當世不得體徒惹人笑而已,自己既無知,卻又厭惡和妒嫉別人有學問。其三,對勝過自己的人就討厭,對奉迎自己的人就喜歡,只樂于戲笑言談,而不去想一想古道。聽說人家有好事就妒嫉,聽說人家有丑事就張揚,讒言乘虛而入,減損并侵害了德義。這些顯貴們白白地活在世界上,與賤役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四,嗜好游玩,酗酒成性,以貪杯為雅致,以勤事為俗流,學過的知識很容易就荒廢了,等到明白過來又后悔莫及。其五,急于求得功名富貴,千方百計趨炎附勢。一資半級,即使有時可能會得到,但由于眾怒群猜,很少有能長久的??傊?,這五個方面的不是,比癰瘡更可怕。癰瘡還可用石針治療,而這五種過失則連巫師、醫(yī)師也束手無策。前賢這些明白的鑒誡,書籍上都清清楚楚地記載著,近代一些失敗的做法,所聞所見幾乎接連不斷。
至于普通人就更不用說了。一些研究詞句,致力于學問的人,則急躁冒進而又擔心失去,企圖施展其用;一些能審察命運的變數(shù)、知難而退的人,則學業(yè)荒廢、文章雜亂而一無所取。只有圣人君子能研其謀思,博其知識,堅其學問,精其業(yè)務(wù),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如果有異于這些,又怎能算得上君子呢?
【評析】
柳玭在這篇家訓中告誡子孫后代,“門地高者,可畏而不可恃”,所以要慎之又慎。門高不慎,則易為人所詬病,有墜家聲;更易于驕傲,易犯安于逸樂、不學無術(shù)、妒賢嫉能等過失。這是最需要警惕的。這也正是柳家世代高官子孫卻未流于貪鄙吝嗇、驕奢淫佚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不肖子孫敗家的事例比比皆是,今天為一些“小衙內(nèi)”弄得聲名狼藉的家庭也屢見不鮮。因此,柳玭這篇家訓應(yīng)特別引起那些身兼政府公職的家長、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子弟的重視、警惕、思考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