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象 丙寅 艮下乾上 遁
讖曰:
日月當空,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頌曰:
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撥盡根猶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金圣嘆曰:
此象主武曌當國,廢中宗于房州,殺唐宗室殆盡。先武氏削發為尼,故有參遍空王之句。高宗廢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
詳解:
【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是武曌的「曌」(音:zhao),又一語雙關,喻武后稱帝。武后名照,自己發明了曌字。死后謚號「則天」,習慣叫她武則天,并不規范。
【撲朔迷離】
出自南北朝時《木蘭辭》,本意指難辨兔的雌雄,喻花木蘭男扮女裝,后來指事情錯綜復雜。此處暗喻出了女皇帝。
【不文亦武】
暗示本象女主角姓武。
【參遍空王色相空】
「空王」,指佛門,佛家有「四大皆空」之說。喻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后,身為太宗妃子,被迫出家之事。
【一朝重入帝王宮】
武則天后來被唐高宗李治從感業寺接回宮中。
【遺枝撥盡根猶在】
武則天把親生子女、李姓皇族幾乎殺滅殆盡。但李唐根苗還在。「根」,指恢復唐朝的中宗李顯,武則天的三兒子。
【喔喔晨雞就是雄】
指武則天稱帝。
圖中:女子提刀,喻武則天殺人太多,從親生子女、孫兒、李氏宗親,到親屬、大臣,大肆殺戮,還啟用小人酷吏,硎殺無度。
庶士見解:
講真,武媚娘真會來事。
首先,按照皇室的慣例,當老皇帝「賓天」的時候,他的「老婆們」就要殉葬。
《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于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 漢-王充《論衡·薄葬》:“殺人以殉葬,以快生意。”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八回:“眾議江忠曾夢負公登天,后負公以出于廁,正應其夢,遂用江忠為殉葬焉。”
貞觀十年底,唐太宗首葬長孫皇后于昭陵后,即于第二年二月制《九嵕山卜陵詔》,除明確規定把昭陵作為自己和皇后的陵墓外,還號召文武大臣及皇親國戚死后陪葬昭陵。接著,又下發補充詔書,允許子孫從父祖而葬昭陵,即所謂“其父祖陪葬,子孫欲來從葬者,亦宜聽允。”在太宗的號召下,文武大臣和皇親國戚都以陪葬昭陵為榮,從貞觀年間開始,直至開元年間,有數百位顯赫人物陪葬昭陵,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帝王陵園。
作為當時的“武才人”,即李治的「某個媽」。有一次,李治碰見了「這個媽」,為其「嫵媚」所傾倒,便道:【乍憶巫山夢里魂,陽臺路隔恨無門】,武媚娘則溫柔的回答道【未曾錦帳風云會,先沐金盆雨露恩】。就這樣,武媚娘便勾搭上了「當時最熱門的皇帝人選」李治,給自己留了后路,也讓【一朝重入帝王宮】成為了現實。
其次,武媚娘在進了李治的后宮后,就挨個的放倒了李治的老婆們,直到她榮登「后宮之主」的寶座,但即使這樣,她還是不滿足。再后來,她還和李治搞了一個“集體領導”,就是,皇帝的寶座他們夫妻兩個一起座。李治活著的時候,武媚娘還能夠安安穩穩的一起坐在帝座上,但李治剛一死,太宗的兒子、孫子們就開始鬧騰了,李家的江山怎么能讓一個「婆娘」坐著?
這時的武媚娘已經有了先前「搶座位」的經驗了,她明白要最終走向權力的巔峰,穩穩當當的坐在帝座上,就得把那些鬧事者給宰了。就這樣,一場針對李氏宗族的「血腥鎮壓」便由此開始了,李氏宗族基本被屠戮殆盡。殺著殺著,麻煩就來了。麻煩就麻煩在,剩下的是她的親生兒子們了,比如說皇太子李弘,雖然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可偏偏又是自己最大的政治對手,那么這事應該怎么個處理法呢?還是殺!殺了李弘,輪到了二兒子李賢。李賢見事不妙,急忙寫詩,詩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四摘抱蔓歸。就這樣,武媚娘「摘西瓜」摘到「猶自可」的時候就停手了。
第三,在通過一系列血腥手段后,武媚娘的屁股算是坐穩了,可是,問題又來了,那就是,作為一個“一把手”怎么能沒有一個像樣的名字呢?這時候武媚娘想起李淳風搞的這個推背圖來了,拿過來一瞧,呵呵,【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有【日月當空】這個字沒有?當時還真沒有。
武媚娘會來事,可她的親戚更會來事。當時就有一個叫做「宗秦客」的山西親戚,為了給武媚娘當皇帝制造輿論,駁倒那些反對派的言論,他就造了這個“曌”字,來到后宮,獻給了武媚娘。
這時,武媚娘正是需要幫助和支持的時候,一聽宗秦客的「曌」有“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就馬上采納了他的意見,遂改名為「武曌」。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登基稱帝,“詔行所造新字,以曌為名”。可見,自從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后,便堂而皇之用"曌"作名字了,所以史書上有“則天皇后武氏,諱曌”的記載。
我們有理由相信,武媚娘的一系列政治活動,得益于她讀過書,關鍵還在于她讀了《推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