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合作學習理論共性
? ? ? ? 合作學習理論流派眾多,各派合作學習理論表述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理論基礎和策略的取向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被冠以“合作學習”,有一些內容是共同的。這些共同的內容正是合作學習區別于其他教學理論與策略的地方。各流派合作學習理論有以下共性。
? ? ? 第一,積極互賴——合作學習的基礎。積極互賴是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它指的是每位學生與其他組員之間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密切關系。有利于學生個體的事情,對其他同伴和整個合作小組也有利;有損于合作集體的事情,也會損害合作小組和其他同伴的利益。也就是說,個體的成功為小組其他成員的成功創造條件,同樣小組的成功也為個體的成功提供支持。因此,積極互賴強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同伴,同時,拖小組后腿的成員要主動尋求同伴幫助,所有成員必須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而不是個人獨贏。
? ? ? ? 第二,人人盡責——合作學習的保證。如果說積極互賴是合作成功的首要條件,那么人人盡責就是合作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體都必須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并對自己和團體的最終結果負責。人人盡責解決了傳統的小組學習中存在的“責任不清”或“搭乘便車”的弊病,避免了能力強的學生獨擋一面的現象。可以認為,人人盡責是合作學習獲得成功的保證。在合作學習中,每位小組成員必須時時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個人的存在對小組的意義;必須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對集體負責;必須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克服消極等待或依賴別人的思維惰性。
? ? ? ? 第三,合作技能——合作學習的前提。合作學習理論強調合作技能,它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持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就必須以良好的合作技能為中介。因此,合作學習中的合作交往技能對于合作學習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合作技能,合作學習才能順利開展。合作活動之前或者合作活動過程中都需要合作技能的支撐。學生在學校中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交往。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使技能通過教學予以強化。如果學生不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而要求他們在小組內一起合作,這樣的合作注定是不會奏效的,肯定是不成功的。
? ? ? ? 第四,協同互動——合作學習的形式。不同合作學習專家在論述合作學習的形式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是所有合作學習策略的基本特征,而同伴之間的合作正是通過一系列的交往互動來實現的,協同和互動是實現合作的基本形式。所有的合作學習理論都強調學生在相互依賴關系的基礎上開展交往互動。交往互動是合作學習的表現形式,合作學習互動形式有幫助(強幫弱)、互助(互相幫助)、協同(合作完成)三種。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和共同發展,這些都要通過幫助、互助和協同的方式來實現。
? ? ? 第五,情感態度——合作學習的價值。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通過合作交往,學生個體之間互相幫助,彼此交流觀點、分享情感,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滿足,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斯萊文曾經指出,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方法,它使學生們一起共同完成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的事情,它使學生們從事積極的學習。約翰遜兄弟反復強調合作學習的三大效用,即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績;建立積極關系,彼此關愛互信;促進心理健康,改善自我認知。
? ? ? ? 合作學習不僅關注學生認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關注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尤其是在培養和形成學生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識、集體觀念以及改進學生對學習、學校、同伴和自己的態度等方面優勢顯著,這正是合作學習的價值與魅力所在。(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