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想起某部電影里這句對白。古龍說過一句類似的:生命中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時光,而痛苦永在,矛盾永在,平淡永在。
人類會思想是幸或不幸?年少時,常常處于思考中是一件容易并愜意的事,腦筋犀利,思如潮涌。現在,平日里大腦常接近于半癡呆,思考就像是偶爾獎勵自己的一份節日禮物。
昨日中秋,有雨。其實前晚的月亮已經很圓很亮,我趴在窗臺上看了半夜。有一些人那時可能在清輝籠罩下做著幸福的甜夢,一些人在望月懷遠,而另一些人可能在睹月傷情。而我只愿時時有遙對清風明月的超脫,發一陣呆,神思裊遠,然后恬然睡去,那是種極致的幸福。
世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就像總有一些人不理解另一些人的悲傷。有人共鳴真的很難得。人需要被理解嗎----我想應該是肯定的。但我從不敢妄想能被另一個誰森森理解,因為不同的身體里總裝著不同的靈魂。
另一部電影里有人說:別要任何附屬品,在你的生命中,不應該有任何你不能在30秒內拋棄的東西。不曉得這有多少人做得到。少小離家的人大概真的缺乏安全感,我幾乎已經自動放棄占有任何事物的念頭了,有什么東西是真正屬于我永不失去的呢?沒有吧~~ 人物變幻,滄海桑田,誰也擋不住。星球前傳里的尤達大師說,害怕失去東西的心情會將人導入黑暗面。他還說,不要過分牽掛一件事情,那會讓人變得專制。看一下自己:因為我幾乎沒有擁有過甚么,所以也不用害怕失去。很高興現在我還不是個專制的人。? ? ?
何況真正擁有的東西用不著去患得患失。
人原本是感情動物,原本是該隨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去感知這個世界。然而我們一邊長大一邊卻被現實不斷教育:要掩藏真心,要壓抑太過鮮明的想法,要模糊清晰的個性。這樣才符合世俗規則,在社會中生存才算得安全。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完全遺世而獨立,始終做一個至情至性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氣~~
許多許多的人在成年后都無師自通學會了“變臉”這項絕技,即使離得多近,也得適逢靈光乍現,機緣巧合的瞬間才能互窺到一層層面具下那張不施粉黛的臉。人生如戲,粉墨登場,多么貼切的形容。所以也只能用“明月清風似是故人”這種看似灑脫的句子來掩飾落寞和懷戀。
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年來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