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開付費:“七不出八不歸”是什么意思?

春節(jié)臨近,出行的人們越來越多。在選擇出行時間和歸期的時候,人們往往提起一句老話叫“七不出,八不歸”,于是,出行的時間盡量避開農(nóng)歷逢七的日子,回家時間則盡量避開農(nóng)歷逢八的日子。為什么?其實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其中的道理,反正只知道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說法,可能是七七八八的日子不太吉利吧,反正既然是老祖宗的忌諱,那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然而,究竟什么是“七不出,八不歸”?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不是說逢七不出門,逢八不歸家。這里面甚至絲毫不包含封建迷信,也不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

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其正確的解釋是這樣的:

七 不 出

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dāng)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門,否則當(dāng)家人一出門全家就會亂了套。

八 不 歸

說的是出門后,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所以,所謂八不歸,其實是說在外面一定要遵循為人做事的準則,如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幾個字沒有做到,那就不要回家了,免得給全家人丟臉。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簽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xù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