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也該有多個版本。


1.

今天,我突然想起我們家的一個場景。

昨天晚上洗刷的時候,我跟奶奶的對話。

奶奶:今天帶小寶出去玩兒,回來的時候她有沒有哭啊?(小寶每次在外邊都玩兒不夠,總得哭一場才會回來。)

我:沒有啊,今天我打算帶她回來的時候,就轉移她的注意力,我們一起指著天空,看看星星、月亮、云彩.......我抱著她,一路就這樣邊走邊談論著就回來了。(小寶還說天上有小二郎呢,呵呵....)

奶奶:嗯,挺好!

就在剛剛,我突然想到我當時回答的時候,想的竟是我自己成功讓小寶回家沒有哭的小小得意,而不是小寶的感受。忽然很內疚,很自責。

小寶是不是真的是因為成功被我轉移了注意力,而沒有了不能繼續在外邊玩的遺憾和難受;

是不是因為再次怕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把她一個人留在外邊,才順著媽媽的言語就這樣“走”了;

小寶有沒有識破我的“詭計”,因為什么而沒有揭穿?

.......

2.

現在想來,其實我當時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種處理方式的。

可以溫柔堅定面對小寶,跟她對話。

我可以問她:今天跟媽媽一起回家的時候,有沒有像往常一樣因為沒有“瘋夠”(我們家管出去玩兒叫“瘋”)而很難過?跟媽媽回家的路上,一起談論喜歡的事情是不是就會很開心,不那么難過了?

然后,我再次告訴她:為什么晚上不能一直在外面瘋,為什么媽媽一定要堅持這樣。(一是玩兒很重要,但長身體也很重要,凡事得適度;再就是設定了原則,媽媽必須先得“言而有信”。)

其次,告訴她:生活中也有很多更美好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現呢。

最后,我不會直接回答奶奶的問題,而是讓小寶自己去告訴奶奶。

“奶奶,今天跟媽媽回家,我沒有哭;雖然很難過,但是在媽媽的懷抱里,跟媽媽一起看星星、月亮還有云彩也很開心;以后我回家來的時候都不哭了,我長大了吧?”

奶奶一定會很開心,我們再一起贊揚她一番,這也會增加了小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

現在想想,真的好后悔當初自己的草率和私心,反思以后一定要三思而行。

3.

前段時間,看了《林語堂的說話之道》,里面作者說:

一個好的演說家,在他演講結束之后,會覺得他的演講會有四份:一份是他原來準備的;一份是他實際講出的;一份是在報紙刊登的;還有一份,就是他在回家的途中想到當時應該怎樣講法的。

那么,舉一而反三:生活是否也該有多個版本?

一個是我們腦子里、心里想到的;一個是言語行為上真正表現出來的;一個是可以擺在書面上的;還有一個就是反思之后,想到的當時應該怎樣做的。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真不該只是說說而已。

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珍惜,去經營。

ps:是不是不止我,跟別人理論的時候,當時急的面紅耳赤,口不擇言;事后卻想當時要是那樣反駁就好了?吵架也會有幾個版本吧?哈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