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一個有立場的人嗎?我一直以為,立場是個好詞兒,總是與有主見啊、有信仰啊之類的息息息相關,可以用鐵骨錚錚啊、寧折不彎啊等成語來與之匹配。談起來那叫一個底氣十足、擲地有聲的!
前兩天,偶然看到這么一句話,好像有點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意思呢!
立場就是,我不僅站在這里,而且我反對一切不站在這里的人;而偏好就不是了,我喜歡這個,但是我也不反對你喜歡那個。——羅振宇
我想到了發生的一件小事。這幾天身體不舒服,老覺得心慌氣短。在家里聊起來,我姐姐說:“我發給你的《心經》聽沒聽?聽聽就好了!”
然后,還叨叨叨,說了很多,從你該聽什么,說到你要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總之,表達的意思是,你要是聽我的,相信我說的話、做我讓你做的事,哪有那么多身體的問題。
2、
生活中,你肯定也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苦口婆心的勸別人,站在自己所謂的立場上,硬塞給你一些東西,包括實物或觀念,不管你需不需要、喜不喜歡。比如,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婚、銷售保險的伶牙俐齒、婆媳之間男人的夾板氣、有某種信仰的人勸你成為同道中人……
列舉起來是不是很多?
陌生的、熟悉的;親密的、血緣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總有一套說辭,強硬的干涉著你的生活。這類人就是那種“我不僅站在這里,而且我反對一切不站在這里的人”,如果你不聽的話,那就是錯的,是早晚要吃虧的。
且不論你會不會吃虧,因為你吃不吃虧既不是他能左右的,也不是他看中的——你吃虧了,他會說:“早就告訴過你了,就是不聽,早聽我的,也不至于這樣吧!”;你沒吃虧,啥都好好的,也就好好的了,他頂多就是少了一次發揮馬后炮威力的機會。
所以,在我們普通的生活中,太有立場的人可能有點盛氣凌人,難免讓人生厭。每個人都想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希望在自己活動的領域內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我的地盤我做主,這不都是老生常談了嘛!誰不圖一個舒心呢?
這么說的話,是不是立場太硬的人,氣場就太強,容易誤傷無辜者,也容易沒朋友吧。
3、
說回我身體稍有不適的事情,姐姐既然這么說了,我是那種沒有主見、默默接受好意的人嗎?這一次,我也要堅決的表明我的立場(哼!雖然我不喜歡,但我知道以毒攻毒啊。)。
我說:“《心經》在你聽來,可能如仙樂繞耳,但對我來說,真的是欣賞不來。你聽你的,我們不說什么,那是你的事,你開心就好;但是,你不能強迫別人都喜歡啊,更不能在我不舒服的時候借題發揮,嘮叨個沒完。個人的喜好不同,干嘛強迫我!”
外甥女聽著,頻頻點頭,看來平常沒少被迫聆聽她媽媽那些“為你好,你要聽!”之類的話。
就是嘛,“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很明顯,我姐姐就應該好好轉變一下思想,多一些個人喜好沒關系,千萬別動不動搞什么立場出來。喜歡聽什么明明就是她的個人偏好,搞得像什么性命攸關的大事似的,怎么聽都覺得有點危言聳聽的意思。
4、
從這件小事上,我也發現了,立場顯得有點硬氣,而偏好則多了一些柔美;立場如寧折不彎的剛愎武士;偏好如靜雅賢淑的文人雅士;立場是北風吹葉,偏好是楊柳拂面。
立場:我是對的,你不聽我的就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不知悔改。
偏好:我喜歡我的,你愛你的,我們可以和而不同、和諧相處。
立場:我討厭那個,你也不許喜歡。
偏好:這個我不太擅長,不過,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
立場:非友即敵,你死我活。
偏好:百花齊放,取長補短。
我想,如果把立場和偏好放置于時代的大背景下考量的話,在革命年代,人們強調“立場堅定斗志強”,立場代表了你有怎樣的信仰、要追隨什么樣的人、走怎樣的道路,渴望怎樣的社會形態,樣樣都是大事,兒戲不得。
但如今呢?當今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不用我多說了吧,提倡自由、個性,多元化、求同存異。在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只是偏好不同而已,根本與立場沒有一毛錢關系。寬容多元的大環境下,允許更多的選擇,而且每個人都是有著差異的個體,同時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選擇、被左右、被立場。
5、
生活在這個和平、寬容、多元的時代,實在是一大幸事。你既不能剝奪別人享有這個時代自由的權利,也不可被別人平白剝奪了這份權利。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時代,對于個人偏好多多益善。所謂立場,哪有那么多的大是大非,干嘛非要上綱上線的把一團和氣搞得僵硬死板、唯你是從呢。要知道,大多數情況下,那只是你一意孤行的執念而已!
遠離立場,珍愛偏好。放下執念,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