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之前,我都是生活在鄉下,媽媽種田,爸爸跟著爺爺已游走于不同的城市四處做工。
六歲前,陪伴我的是鄉村的小伙伴們。他們更多的是我的叔叔、舅舅、姨媽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外加村子里鄰里鄰外,加起來浩浩蕩蕩一幫野孩子。
我們在同一個起點:一樣樸實的農民的孩子,一樣泥土里摸爬滾打的童年,一樣流著鼻涕穿著花花綠綠的年代。
7歲的時候我被接到縣城里,因為我到了上學的年紀。就此,我和鄉里的一幫野孩子別過,各自在不同的境遇里開啟另一段人生。
他們在鄉下背著書包上學,說是農忙的時候學校就會放假,因為老師也有種田也要收麥割稻。學生也會被家長要求回家幫忙做農活。
我在縣城里,遠離了農活莊稼,從此分不清五谷雜糧的原生模樣。
有一年我放暑假回家,穿著母親買的嶄新的運動套裝,腳上是一雙仿制的耐克鞋,走起路來腳后跟會閃閃發光。那是當時城里流行的裝扮。
再見舊日的小伙伴,他們便有些羞怯于和我說話,只是不好意思默默站在一旁先觀察著我。我從包里掏出帶回的糖果、餅干,分給他們,他們靦腆地接過去,慢慢吃起來。
有個表哥說了一句:你是城里人了。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孩子的世界畢竟還是單純的,也許他們從表面上看到了我與他們的不同,但吃著說著,便又把我當成曾經那個和他們一起爬樹的野孩子了。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盡量回到我的小鄉村,我喜歡和這幫野孩子做各種好玩的事,夏天光著腳丫下河摸魚,晚上打著手電筒去挖知了烤著吃,冬天圍著土灶烤紅薯。
在這群孩子里有我的表哥和表姐,他們比我年級高,每次去他們家,都能看到滿墻貼滿的獎狀。他們學習成績很好,我一直把他們當成學習的榜樣。后來,我慢慢地上中學,上高中,幾乎就不再回去。
再過段時間,聽到母親提起表哥不念書了,出去打工了。因為覺得學習壓力大,念再多書也沒用,不如早點出去賺錢。表姐念到初中畢業便早早離家打工去了。
我不明白,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母親說農村都這樣啊,所以,你要好好念書,不然你也跟著出去打工掙錢吧。
父親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們一定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只要你們愿意學,我砸鍋賣鐵都會供你們!
我不知道父親為何對于考上大學有這樣的執念,因為和他同輩的親戚中,大都是隨孩子的意,不想念書那就直接出去打工,還能更好地貼補家用。
有一次我問父親:念大學有什么用?
父親喝了一口酒回答我:以前我念書也很好,你爺爺總希望我能考上大學,但是高三的時候,我就是不想學,只想跟著你爺爺出去跑,認為外面的世界比念書有趣多了。現在我后悔了。等你以后長大你就懂了。沒有知識,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眼界,出去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賺最少的錢,還會受人嘲笑。我還好,高中畢業,認識字,還有一些沒有文化的人,只能靠作苦力。你喜歡這樣的生活嗎?
記得那時聽完父親的回答,我久久沒有說話,雖然那時我還不太能理解人間疾苦、塵世復雜,但每天看父親為生計、為我們的學費忙碌的身影,總能時刻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我繼續做我的乖學生,僅管資質平平,進入一所普通的大學,學習一份普通的專業,畢業后拿著普通的薪水,過著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再見我舊日的小伙伴們,已是各自散落天涯。
他們十八九歲便開始訂婚,準備彩禮或嫁妝,二十歲甚至更早便已成為孩子的父親或母親,而十八、二十的我,還在象牙塔里呆愣愣地感情著自己所謂的青春。
他們早早完成了所謂人生幾大事,生完孩子都是扔在村里,然后繼續出去打工,每年過年回來一次。
我能聽到母親偶爾提起他們的消息,誰誰誰又生了一個、誰誰誰又在老家蓋了一套房子,誰誰誰25歲了還沒有娶到老婆、、、、、、
他們離我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已許多年不曾回過那片鄉野,即使回去,那里也已全無我所認知的人和事了。
他們繼續散落在各個城市,而我也繼續在城市里游蕩。
看起來我們都是殊途同歸,同樣混在城市謀得一份薪水。但有些東西又是明顯不一樣的。
我至今依然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在那個困難的年代,他們能夠目標明確而又義無反顧堅持讓我好好念書,這才有了我,如今在深夜,端坐在電腦前,說這些過去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