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發(fā)感受生活不易,一個又一個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求學、工作、戀愛、婚姻、育兒、養(yǎng)老,哪一項是件容易的事呢?盡是挑戰(zhàn),對每個人來說,面對挑戰(zhàn),都想順利拿下,而不是困在逆境里。
人生難免起落,逆境需保持從容!
保持從容的前提是能不能在困境中看到機會,甚至進一步化危為機的能力,這種能力簡稱逆商。
個人逆商決定了自身能夠走多遠,逆商越低,越會認命,逆商越高,越會攀越逆境。
咱們今天重點來聊聊——逆商,一種什么樣的能力。
除了智商、情商備受關注外,逆商卻是判斷個人是否有潛力的重要指標。
逆商只是判斷潛力的指標嗎?那么到底還有什么用?
《逆商》的作者史托茲博士在這本書中從逆商理論發(fā)源給出三個非常重要的支柱,分別是認知心理學、健康新論、和腦科學。通過以上構建我們完整的逆商理論和模型。
先講認知心理學,這里有一個概念支持逆商理論,叫習得性無助,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面臨挑戰(zhàn)時有的人選擇放棄或中途推出,而有的人則選擇迎難而上。書中史托茲博士講到,習得性無助,就是一種做什么都沒有用的想法,不斷的在心里反復內化,從而消弱主體對事物的掌控感。更可怕的在于,習得性無助不僅影響自己,同時還會影響其他人,比如老師把成績好壞歸因于智商或性格等穩(wěn)定特質的話,會讓學生局的非常無助,但如果把問題歸結于暫時性因素,比如不夠努力、積極性不高,自我的無助感就不會那么強烈。
通過上個例子可以看出,當逆境來臨時,如果歸因于個人原因,或是永久原因,這就是悲觀的歸因風格。而如果給出的原因是暫時性的,或者是外在原因,則是樂觀歸因風格。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這是為什么呢?再了解“習得性無助”概念后,我們就會知道,樂觀的人,更傾向于把困難歸因為外在原因,因而更容易建立自己的掌控感。一旦掌控感增強了,就不會受到習得性無助影響。
因此“習得性無助”是逆商第一步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支柱是健康新論,單從字面理解就是:有了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才更好的面對逆境與挑戰(zhàn)。是的,沒錯!就是這么理解。
目前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心態(tài)與身體健康之間,是一個相互影響的回路。糟糕的心態(tài)會損壞身體健康,而好的心態(tài)會促進身體健康。
近些年來節(jié)節(jié)攀升的抑郁癥患者,大多數(shù)都是擺脫不了失敗、挫折的陰影。因此好的心態(tài)會促進身體健康,反之亦然。
第三個支柱腦科學,我們都被灌輸過一個理論,養(yǎng)成一種習慣需要21天的時間,《逆商》的作者史托茲博士表示對此并不認同,為此他還特意咨詢神經(jīng)生理學科的馬克博士,馬克博士反問他,你學了多久才知道不要去碰熱爐子呢?答案是不到100毫秒就能學會。
上到初中后的我,對美開始有了很強的意識,很想擁有光滑白皙的肌膚,從15歲了莫名的學會了早晚護膚,不管過程多繁瑣,十幾年過去了,儼然成為習慣。
因此,想要改變自己的逆商,是可以在瞬間改變,需要滿足兩點:足夠強烈的刺激與應對逆境的方法。
在反復時間的過程中,大腦會開辟出更加密集和高效的神經(jīng)元通路,當這種通路越來越穩(wěn)固,新的習慣就會慢慢形成,這樣,當逆境的警報把大腦喚醒時,新的應對方式就會自動出現(xiàn)。
三大理論支柱奠定了逆商模型的落地和實踐基礎,接著我們再來了解如何評估自己的逆商?
《逆商》的作者史托茲博士通過3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建立了一個四維度的逆商評測模型,簡稱:CORE模型。
逆商評測的第一個緯度是掌控力,關鍵詞“覺得”。
簡單理解:主觀覺得可以和付諸行動能增加對事情的掌控感
比如:很多人都曾經(jīng)立下過flag——每天跑步半小時,事實確實,能夠堅持的少之又少,有科學研究表明,如果要求自己做到每天花2分鐘穿上跑鞋,這個簡單的行動,就能增加掌控感,幫助自己更好地堅持跑步。
因此,行動是可以增加我們對事情的掌控力,行動和掌控感是互動的,是可以互相增強。
如果掌控力為10分,你為自己打幾分?
逆商評測的第二個緯度是擔當力:更愿意承擔責任,就能更好地應對逆境。
《從優(yōu)秀到卓越》這本書中,寫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說好的經(jīng)理人,都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在事情很順利的時候“看窗外”。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照鏡子”
意思就是說,當事情很成功,他們會把成功的因素歸結于外界,比如運氣好。當事情遇到困難,他們會去照鏡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其實就是擔當力的一種體現(xiàn)。10分滿分,給自己打幾分?
逆商評測的第三個緯度是影響度,面對逆境,可以問問自己:這個逆境會對我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影響嗎?逆商低的人,遭遇一次不順利的事件,負面影響可能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一場糟糕的會議把一天給毀了。
因此要學習建立自己的情緒防火墻,不要把不好的事情一味放大。同樣10分滿分,給自己打幾分?
逆商評測的第四個緯度是持續(xù)力,問自己2個問題:逆境會持續(xù)多久,逆境的起因會持續(xù)多久?
一直以來我的數(shù)學成績都很差,小的時候老師說我開不了竅,怎么教都不會,我媽說這是遺傳她,她數(shù)學也不好。這就導致從小我就認為這個問題是永久性的,改變不了。對我來說數(shù)學就是很困難,放棄吧!
如果那會有個人開導一下,告訴我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一旦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數(shù)學成績就能夠提高,這樣看待這個問題,逆境就不再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情況,而是一個暫時性的挑戰(zhàn)。
可以想象,如果當時的我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自然會對學數(shù)學的態(tài)度積極很多,成績也會容易提高嘛!
所以一定要把逆境及其起因看成是短暫性的挑戰(zhàn)。那么這個緯度,又為自己打幾分呢?
好了,算出來自己在掌控力、擔當力、影響度和持續(xù)力四個緯度中共得了多少分?這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逆商,甚至可以評估其他人。
不論最終得了多少分,都不重要,這不代表你的命運,它只是反映我們應對逆境的方法,也是這么多年來形成的潛意識行為模式而已。
忘記在腦科學理論中的提示嗎?想要改變自己的逆商,是可以在瞬間改變!
如何提高自己的逆商?《逆商》的作者史托茲博士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開發(fā)出了一套提高逆商的工具箱,簡稱:LEAD工具箱
分為4個步驟,依次進行,第一步傾聽我們對逆境的反應,第二是探究我們對結果的擔當,第三步分析證據(jù),第四步做點事情,四步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應對逆境的流程。
這里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朋友小A,面對快30而立之年,遭到男友的背叛,投資失利,曾一度一蹶不振,但很快又發(fā)生很大轉機。讓我們用史托茲博士的LEAD工具箱一步步看看小A如何逆風翻盤?
19年春節(jié)期間,比特幣一直陰跌不停,小A想在此時做空比特幣,她在看準時機后下了重倉,事實證明小A錯的很離譜,比特幣觸底反彈,一夜?jié)q幅60%,直接賬戶爆倉,虧掉了她所有的錢,甚至倒欠朋友20多萬,此時的男友,卻在家鄉(xiāng)聽從父母的話與當?shù)氐呐⑾嘤H打算結婚,小A回憶那一刻,她覺得被世界拋棄了,犯下如此大的錯誤,男友行為更讓她覺得極具羞辱感。很長一段時間她不知道該怎么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其實很多人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第一反映都很類似。
史托茲博士的LEAD工具箱認為,其實可以借助寫工具,可以過得更好。
可以和自己玩一個游戲,一旦發(fā)現(xiàn)逆境來臨,我們的大腦就馬上敲響警鐘。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個很好玩的聲音來表達逆境來臨。比如大聲的叫“bingo”、或者發(fā)出搞笑的聲音。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好玩的聲音和讓人大笑的警告,本身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讓我們更加積極的應對逆境。二是當大腦敲響了警鐘,就幫助我們打斷了潛意識的自動反應。這個時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機會,判斷意識中的自動反應,是屬于高逆商還是低逆商,然后去調整這個反應模式。
在接收到了進入逆境警告之后,接著進入第二步,探究我們對逆境結果的擔當。
在擔當這一步,小A在當時的逆境中處理的很好,由于虧了太多的錢,她已經(jīng)付不起在北京房租,還欠下了20多萬,為了還債,她賣了輛車,還了10萬欠款,與對方簽署了剩下10萬的分期還款,還剩了點資金維持她在北京的生活。處理好這一切后,理性的與男友分手,劃清界限。
處理一切的過程小A沒有怨天尤人,為后果承擔責任。
LEAD工具箱第二步認為,在面對這種情形時,不要過分自責,因為無論過分的自責還是推卸責任,都不能增加我們的掌控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我們要對確認的部分負責,把影響限制住,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LEAD工具箱的第三步。
一個奇妙的事情在于,在我們對決定負責的那一刻,對事件的掌控感馬上就會增強,并促進行動。
LEAD工具箱的第三步是分析身邊的證據(jù)。這是一個質疑的過程,史托茲博士精煉出了可以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第1個問題是:有什么證據(jù)表明,當下的情況是我無法掌控。
在遭遇大量資金損失、男友背叛的打擊之后,小A并沒有一直一蹶不振下去,她在努力地尋找生活中依然可以掌控的因素。比如說對錯誤的反思,這是她完全可以掌控的,比如控制事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性,尋找重新掙錢的渠道,也是她可以掌控的。
第2個問題是“有什么證據(jù)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也許,當被逆境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時候,第一時間會認為這個逆境是天大的災難,會把你的一切搞砸。
但是,當真正地應用工具去做理性分析之后,會發(fā)現(xiàn)我們往往會高估逆境對生活其他方面的影響力。
第3個問題是“有什么證據(jù)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xù)過長的時間?”
回到小A的故事,在最窘迫的時候,身無分文,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小A也不認為逆境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她開始先讓生活回歸正軌,知道上班無法掙到足夠對的錢,于是與前同事聯(lián)手成立了公關公司,經(jīng)歷了一年多的努力辛苦,一切慢慢開始好起來了。
完成了第三步分析證據(jù),LEAD工具箱的第四步開啟,就是要做點事情。前面已經(jīng)講到過,行動本身就會增加我們的掌控感。所以,行動也可以說是走出逆境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來看小A在那次逆境中所采取的行動。
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了詳細的復盤反思,總結出了寶貴的經(jīng)驗。她決定創(chuàng)業(yè)與已有資源和資金的前同事聯(lián)手,組建新的團隊。正是這些一步一步的行動,幫助她走出了人生低谷,創(chuàng)造出了比之前更大的成就。
無論是自己走出逆境還是幫助別人。傳統(tǒng)的方法,給別人提供建議,或者直接去推動別人,可能有短期的效果。但是一旦時間拉長,事情很可能就會恢復原狀。
要想真正幫助別人有長久的改變,就必須去激發(fā)他人內在的動力。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走出逆境的內在資源,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LEAD工具箱的方法,去引導他人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自己的內在資源。
再次總結LEAD工具箱的方法
第一步:傾聽對逆境的反應,用游戲讓大腦馬上敲響警鐘
第二步:探究對結果的擔當,負責確認的部分,限制住影響
第三步:分析身邊的證據(jù),通過3個問題來質疑逆境
第四步:做點事情,用行動走出逆境
《長安十二時辰》里元載有一句臺詞:“這世上,存在著那么一點點人,他們特別懂得,站在高山望深淵,墜入深淵識攀爬,人,活得不是一個點,人活起伏。”
所以,別怕人生起伏,帶著逆商前行不退,總能柳暗花明。
以上,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