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事上過于計較,而在大事上又顯得格外的寬容。
這句話不正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嗎?有時逛街買菜,貨比三家,真怕該占的便宜沒有占,該省下的錢沒有省。雖說自己是一個十分節省的人,有時會在淘寶上做各種分析判斷出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剁手,但計較的背后,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正在悄悄溜走……
大事上,比如曾經想要的日更寫作,每天看書,卻常常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就此擱淺。對待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和期待,似乎永遠都這么寬容!
許多事情,是一定要分清楚大事和小事的。否則本末倒置,會錯過人生的許多精彩和收獲!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將寶貴的注意力投放到“大事”上,我所理解的“大事”應該是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這些看似與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多關聯的“大事”,只要堅持,不斷積累,甚至可以改變人生境遇,創造人生奇跡。
為了讓自己真正的將注意力投放在有意義的事件上,我要在每天重要的三件事上做努力。每天在保證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基礎上,將剩余的注意力投資在這三件事情。
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如何選擇每天重要的三件事和怎樣去持續踐行。每天的三件事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一直出現,即每天的三件事不會改變,一直持續,直到堅持產生了質變。
如何踐行?我已經將“半途而廢”養成了一種習慣。我想,我拼盡全力也許也只能堅持一個月。一個月后,我又有放棄的念頭,該如何戰勝?
2.很多道理,講一遍是沒有用的。這句話,我深有體會。比如,我經常在給學員上課時,反復強調舞蹈中的概念,可是下周上課一來,面對我的提問,學員們還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全然將我苦口婆心傳授的知識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許多道理,講一遍是沒有用的,除非真真切切得踐行一遍,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但只要走過一回,那么那個你聽過的道理真的會在自己的骨子里留下深深烙印,伴隨著自己走很長的路。
3.安慰劑效應
我的身體體質很不好,經常生病吃藥。有一年,我生病看了一年的中醫吃了一年的中藥,也不見得好。最后,索性找了當地最知名的中醫,排了好長的隊才能約到他的號,那位“名醫”開的藥方也老貴了,一個月吃藥都要花費我一個月的工資。當初疾病煩身,我除了看病吃藥才能緩解生理上的焦慮,對其他事情毫無興趣。
記得當初看病的醫生給我診脈時,花費不過一分鐘。看樣子我的病只是個小病,我想,即使是治了大半年的小病,今日請了名醫,怎會有看不好的道理呢?就這樣,在這位名醫的治療下,歷經半年時間,花費了一大筆金錢后,我的病終于好了!
想來,安慰劑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的廣泛。有時,我們不是缺少治愈疾病的藥,而是對戰勝疾病,重獲健康的那份希望。我老家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身體一有些小毛病,都哭鬧著要打點滴,醫生若是沒給開藥,或是只開藥不打針,她一定會到處傳播這位醫生是如何對她不負責任。
心病還需心藥醫,有時我們缺乏的不真的是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