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應感謝父母把我們帶到世間,分享自己遇見的美麗丑惡,分享遇見的各種奇葩,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生,更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生死之間看似自由,卻有形形色色的有形無形的規則制度約束,讓我們如鯁在喉。有人振臂一呼豁出去了,做了他想做的事;有人畏畏縮縮,看別人臉色;還有人鉆空子多算計,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甚或丟了一條命。這場旅行因人而異,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人生。
我佩服鄭州的一位女教師,她辭職信上只有一句話:“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原來,她和男友在美麗的西雙版納相識相愛,辭職后到成都和男友過上了快樂的生活。她說走就走,敢于挑戰新生活,是新青年的代表。她說:"我想要的生活很簡單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現在她的愿望實現了!
路遙,只活了42歲,《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影響了多少人,他一輩子過了多少苦日子,《平凡的世界》剛獲獎,他撒手離開了人世。這樣的說“走”就“走”,留給人多少遺憾!相對于他生命來說,斯人已逝,經典永存,他的這次人生旅行雖短暫,但美意無窮。他筆下的孫少平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旅行,可他從鄉村走到了城市,又從城市走到鄉村,見識了善良淳樸的鄉民,體驗了忠誠熾烈的愛情,確定了獨一無二的生活道路,這一趟旅行真值!
說走就走,不管是活著,還是死亡,能自己主宰的,都是勇敢的,快樂的。因為這場旅行,好多時候不由自己說了算。人常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那何不趁著父母健在,帶著他們去旅行?孩子小,走不出去,何不攜著孩子出游,即便會累些,興致會更高。
大多時候,我們說有這樣那樣的重要事情,得趕緊辦。辦吧,辦了了,卻沒興致了。說走就走不過只是句空話,其實是懶散,是躲避,是傳統的“好出門不如賴在家”“好死不如賴活著”心理作怪,為自己的碌碌無為找借口。如果怕旅行途中各種煩心的親力親為,那就窩在家里,坐井觀天吧。因為一個裝睡的人,別人輕易是喚不醒的。
我們單位同事的妻子只有52歲,因腦干出血,突然喪命說“走”就“走”,永不再見。她不會遺憾吧:丈夫是所謂的本事人,也算享了福,自己不掙錢,他從沒看不起他,去遠地,他騎摩托帶她,去旅行,他們一起,很恩愛,“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人本來就是渺小的,入土為安!她說“走”就“走”,徒留親人哀傷。想必她還不會甘心,還想和丈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那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里,總的有意義才行啊!在現有規則內,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啥時走就啥時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在乎過程,只在乎心情,不多想結果該多好!給自己有交代,給孩子有好影響,對父母不留遺憾,沒白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大大小小的資訊環繞在身邊,原始的人工的處處是美景的自然界讓人的腳步根本停不下來。或遠或近,走走看看,見識別樣的生活狀態,換一種心情,學習一種新的思維,也可能是新的謀生手段,如此,才真正不負自己,不負大好時光,在大地球村日益融為一體的今天,才不會被淘汰。擁有一個富有詩意、豐富多彩的人生,才是我們的共同愿望啊!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看大千世界的美麗,享受享受別樣的生活體驗。大家行動起來吧,那些宅在家里的人,那些有各種借口的人。
為了不留說“走”就“走”的遺憾,我們享受快樂的方式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